修道、修心與修行 本師世尊原音

我們時常聽人講修道、修行,現在我們大家共同來討論:「修道與修行」,有何分別?

  修道即修心,修的心不是形體的心,而是修無形靈覺的心,是屬於無形的內心修養;修行是屬於有形的、外在的,配合身體行動。如廿字真言,每位同奮必須身體力行,把每個字的意義都瞭解,並溶化配合於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這就是修行,也就是以行動來表示,不要光說不做。如佛教的「苦行僧」,又如釋迦牟尼佛要使其弟子「破相」(因佛教主張破四相),因此祂便帶領弟子沿門托缽,化緣要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如果你認為去向人要飯吃,是件丟臉的事,有損自尊心,就表示你本身的相尚未看破。所以各位不要看這是小事,在佛教來講卻是非常重要的大事,如果我要你們也這樣破相,你們做得到做不到?因此靜坐首重做人做事,我們先從做人處事,學習聖賢的行為開始。

  修道同修行當然是有區別的,首先我們談修道好了。大家都知道口頭禪「修道」,究竟「修道」修的是什麼?我們天帝教的同奮都知道「身外無道、道在人心」,所以嚴格講起來修道就是修心。不單是我們今天來講修心,三教聖人幾千年來都是講的「修心」,我們儒家講正心,佛家講明心,道家講煉心,也可以說「萬法唯心、萬道唯心」,所以修道必須要從心上根本修起。

  我們孔門儒家是講「正心誠意」,佛家是講「明心」最後才能「見性」,天帝教也是同道家一樣,講的是「煉心」。所以今天我們靜坐班的同奮都是從社會國家而來,也是從不同的宗教信仰層面而來。我們自己回想當年我們參加正宗靜坐班的時間,剛剛進入天帝教大門,我們這個一顆心是什麼心?當然大家都知道這一顆心,剛剛進入天帝教大門這顆心,就是所謂是「凡心」─凡夫的心,也是「人心」─普通一般人的心、一般人人所具有的心。我們在這個紅塵裡打滾,在這個世俗裡面應付這一個七情六慾、聲色貨利,侵擾我們這一顆心,這一顆心就是我們原來的本心,也就是「道心」,我們禁不起環境的引誘、聲色貨利的挑戰,把我們原來很聖潔、很乾淨的一顆光明的心,慢慢就發生變化,變得這顆心裡面什麼都有,裝滿了垃圾。

  所以我們中華的傳統十六字真傳所講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道心就是越來越遠,離開我們的本心、人心越來越遠,就是簡直一點點了「惟微」,就是我們「人心」就是凡俗之心,世俗上受七情六慾、聲色貨利侵擾的心,侵犯我們的道心越來越危險。

  你看這是兩千多年以前就講的話,不是現在今天科技文明的社會才有,兩千多年以前這是我們堯傳舜、舜傳禹,堯傳舜只有四個字,堯王傳給舜王,等到舜王傳給大禹王就變成十六個字,加了十二個字,你說這個就可以證明,兩千多年以前我們的人心就一天一天變了,同原始社會的人就不同,何況到今天這個科技文明時代、五花八門的社會。所以我們要講「煉心」就是要把這一顆凡心、人心充滿世俗上的、紅塵中間的侵擾我們的人心,慢慢要「煉」,煉得一無所有,最後才能恢復我們的原始的本心、原來的道心。所以我們講要人心死,道心才能復活,道心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