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1305281」的全部文章

靈療奇蹟!女坐輪椅23年 突能走路

靈療奇蹟!女坐輪椅23年 突能走路
更新日期:2010/12/23 04:11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美國的一名福音女歌手,1987年耶誕節坐車時,遭酒駕肇事者撞上,導致腰部以下癱瘓。但今年某一天造訪一名英國心靈治療師後,癱瘓23年的她,竟突然能站立並走路,而且此後就恢復行走的能力。有關她雙腿首度恢復功能的影片,被放置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引起轟動。

46歲的諾克絲女士說:「這讓我的世界徹底改變。我可以站在自家廚房,在家裡到處走動。我就像是一個從嬰兒車出來的小娃兒,所看到的東西一度非常龐大,但現在卻又似乎很渺小。由於這件奇蹟,我懷著敬畏的心看待神力,不只是對我這一生,也包括對整個世界。」

1987年的耶誕節,諾克絲和家人才剛剛在多倫多的一間教堂做完禮拜,就在回家路上遭逢交通意外。諾克絲的雙腳失去所有知覺,而且幾乎放棄能再次行走的希望。她今年初同意與英國佈道家莫里斯會面時,完全不曉得會有心靈治療這回事。她說:「莫里斯叫我的丈夫到前面來,我不曉得接下來會怎樣。我不想弄成莫里斯替我祈禱的場面。然後突然間,我感覺到有一股聲音,我知道是聖靈呼喚我,『起來』,我感覺到腿部的知覺,然後信念就是要我走路。」

諾克絲重新站立走路的畫面,在YouTube獲得20萬人次點閱。影片中可看到莫里斯替她禱告,還抬起她離開輪椅。當她站立且獨力移動雙腳走向群眾時,在場人士均忍不住啜泣鼓掌。現在她已很少使用輪椅。

中研院揭秘! 宇宙藏有更多超巨大星系

早期宇宙的超巨大星系數量,可能比我們想像中還多!中研院參與一項國際計畫,透過最新改良的「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發現新的次毫米星系(dusty),以此推估,早期宇宙比起過去天文學界所估算的,可能藏有更多超巨大星系,意味著百年來建構出的宇宙知識,可能有需要修正的地方。(陳奕華報導)

「次毫米星系」出現在宇宙大爆炸之後20到60億年間,距離地球遙遠,雖然比銀河系還明亮數千倍,不過光芒被厚厚的宇宙塵埃阻隔,不容易觀測,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王為毫博士主持一項跨國研究計畫,運用最新的改良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觀察到新的次毫米星系,以此推估,這類星系的數量,可能超過先前天文學界的估算。

王為豪說:「告訴我們之前我們用可見光天文學,數百年來建立關於宇宙的知識,說不定有需要修正的地方,我想主要影響是對我們關於星系是如何形成,以及宇宙是怎樣演進到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樣子,我們的理論還有一些觀測的結果,可能都需要因為這個次毫米星系的存在而修正我們的看法。」

這項重要跨國研究成果,獲得國際肯定,這個月登上頂尖期刊:「天文物理期刊通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雜誌上。為了進一步觀察其他星系,了解宇宙演進過程,中研院天文所目前和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研究團隊合作,在智利合作興建一個更大的次毫米望遠鏡陣列,希望未來透過這個陣列,可望能看的更遠、更清楚,發現更多關於這類的星系。

怎樣開闢財源增加教財收入

最近教院整修本來只有要粉刷,後來覺得天花板好像
也需要換新,二樓的木隔間好像2266也要換裝,這樣好像離當初預算有很大的距離,教財中心看了多在淌血,目前收入都已入不浮出,如何在支應這些開銷.個人覺得可以開闢跳蚤市場,把你我家裡不用或是用不著的東西拿出來,在星期六日時在教院門口做愛新跳蚤市場,或是以物易物,這不僅可以東西活化也是做環保,

最中國的漢字 「和」獲選

(中央社台北15日電)中國大陸評選出「100個最具中華文化意義的漢字」,其中「和」字被認為是「最中國」的漢字。

新華社報導,最新一期「中華遺產」雜誌公佈「100個最具中華文化意義的漢字」評選結果,其中既有代表社會文明發展的「耕、禾、農、家、田、絲、工」等字,也有包容中國哲學、宗教、社會文化思想的「儒、道、佛、悟、戒」等字,還有體現中國情懷的「中、東、北、土、社、九、鼎、國」等字。

評選過程由50多名中國歷史、語言研究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先行海選出374個漢字,再進行終審。

主辦單位同時在中國國家地理網、漢字網等網站上廣泛徵求網友意見。結果「和」字贏得網上投票的最高票數,也獲得台灣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李貞德等專家的大力推薦。

此項評選活動由中華書局、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和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主辦。

「中華遺產」主編黃秀芳原本預估評選結果會是見仁見智、千人千字,但最終卻是「英雄所見略同」。黃秀芳說,尤其是票數比較集中的漢字,排列起來幾乎就是儒家文化的關鍵詞:「天、和、禮、道、德、仁、義、忠、信」。

法國學者、法語聯盟法語學校校長Xavier Garnier和一些專家共同推薦「德」及「善」字,推薦理由是「德」表現出深厚的人文理性,「善」則是人性的本色,中國人以「止於至善」作為至高境界的哲學追求。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學泰用北宋詞人晏幾道的名句「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描繪心目中「最中國」的漢字–「淡」。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認為,「淡」字反映了中國人的中庸之道和「淡定」的處世哲學。

與「淡」對立的則是不怎麼討喜的「貪」字。青島政協文史專家李明說,「貪」就如同附著在中國文化上的斑斑銹跡,伴隨著中國人幾千年,其中是非得失,在新的時代特別值得反思。

入選的漢字中,還有許多代表中華民俗文化的字,如龍、鳳、寶、玉。

網友「詭辯術」說,「龍」作為中國幾千年的圖騰延續至今,「龍」字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凝聚,目睹了時代更迭和王朝興衰。

國學大師陳寅恪曾說過,「凡解釋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主辦單位希望透過這次評選,用漢字梳理、詮釋、認識有著數千年歷史的中國,用漢字說明中國。991015

(圖為書法,中央社檔案照片)

移民機率高!類似地球的星球有10多億顆

美國天文學家在太陽系之外,發現了一個可以讓人類存活的星球,地表的最高平均溫度為負12度,雖然很寒冷但是仍可以存活,它環繞一個紅矮星(red dwarf)的軌道而行,質量估計是地球的3到4倍,距離地球僅有20光年之遠。

據「每日郵報」報導,主持研究的沃格特(Steven Vogt)說,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發現,「如果這座星球很稀有,我們就不會再那麼短的時間、離地球那麼近的地方找到它,這也代表著宇宙中充滿著類似可支持生命存活的星球。」

沃格特說,「估計銀河系中大約還有10%到20%的星球,符合人類居住的條件,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推測還有10多億顆,代表在未來的世代中,人類住在其他行星的機率變得更高。」

美國天文學家追蹤那顆紅矮星11年,他們用光譜儀以所謂的徑向速度法,偵測到那個行星。徑向速度法的原理是,行星環繞母星公轉的過程中,它的重力會扯動母星,造成母星光譜線週期性的來回移動,這是最常被使用來搜尋外行星的技術。

2098年小行星撞地球 我國參與發現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台灣中央大學等團隊參與的國際「泛星計畫」,發現了第一顆對地球具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可能在二○九八年撞擊到地球,開啟了清點危險天體的重要一步。

距離地球三千兩百萬公里

位於美國夏威夷的泛星望遠鏡,找到了一顆軌道與地球接近的小行星,直徑只有約五十公尺,九月十六日時拍攝到的影像發現,距離地球約三千兩百萬公里,預計十月中將距離地球六百四十萬公里,此為泛星計畫所發現的第一顆潛在危險小行星,命名為2010 ST3。

大部分體積較大的潛在危險小行星都已經被編表,但是科學家相信仍有為數眾多小於一、兩公里的小行星還沒有被發現,它們撞擊地球會造成區域性毀滅,撞擊頻率大概幾千年一次。

預估造成三百公尺大坑洞

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葉永烜教授昨日表示,根據夏威夷大學的泛星計畫科學家傑地基博士傳回的資料顯示,2010 ST3將有機會在二○九八年撞擊到地球,所以非常需要監測。葉永烜說,小行星受到重力和太陽光照射的影響,以每秒二十公里的速度前進,通常在進入地球大氣層時會粉碎,但是爆炸震波仍然可以摧毀幾百平方公里的區域,以直徑五十公尺的小行星而言,預估將在地表造成三百公尺大坑洞。

葉永烜表示,由於小行星很小,必須要到離地球很近的時候才看得到,泛星計畫就是精確計算測量上萬顆小行星的軌道,對於未來五十年內有機會接近地球的小行星都會標記「潛在危險」,進而對小行星進行監測。葉永烜說,如果有足夠的預警時間預知某小行星將撞擊地球,便可以發射太空船使其偏轉軌道或改變速度,維護地球安全。
台灣團隊發現 2098年彗星撞地球?
更新日期:2010/09/28 00:03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電影《彗星撞地球》劇情將在生活中真實上演嗎?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教授陳文屏表示,最近發現一顆直徑約50公尺、名為2010ST3的小行星,目前正在地球附近,而且在2098年恐怕會撞擊地球。

由中央、清華、台大、成大以及中研院等團隊跨國參與的泛星計畫(Pan-STARRS),發現第一顆對地球具潛在威脅的小行星,它的軌道距離地球只有3200萬公里。預計在今年10月時,會距離地球640萬公里,約地球與月亮的17倍距離。

陳文屏引述同為泛星計畫成員的的夏威夷大學博士傑地基(Dr.Robert Jedicke)表示,2010ST3將有很微小的機會,在2098年撞擊到地球,所以非常需要監測。陳文屏也說,這項發現已為地球清除危險天體的任務展開一大步,對於台灣的天文研究競爭力也有很大的幫助。

根據泛星計畫研究團隊分析,像2010ST3這類的小行星,雖然直徑不到100公尺,就算能進入地球的大氣層,也會在空中爆炸燃燒殆盡,但是爆炸震波仍可以摧上百平方公里的區域。雖然目前體積比較大的危險小行星都已被編表,但還有多數直徑小於1、2公里的小行星沒被發現,它們撞擊地球的頻率,大概幾千前就有一次。

費時40年 抗老長壽丸2012問世

俄羅斯科學家23日表示,能使人類壽命大大延長而且活得更健康的藥丸,可能在2012年問世。

領導研究計畫的莫斯科國立大學生物能量系教授史古拉喬夫(Vladimir Skulachev)表示,他們已發現強效抗氧化混合物,可延緩老化過程。

這個計畫歷時40年,旨在研發阻止氧破壞人體的藥物,他們發現的這個混合物讓實驗室的小白鼠多活了許多年,現在準備開始人體實驗,並表示這款藥丸可能於2012年問世。

人體細胞在能量轉換時需要氧,但是如果這些氧成為活化氧,便會毀壞細胞。科學家已找到一些天然的抗氧化物,可減緩老化過程,但效果還不夠持久。

史古拉喬夫說:「99%的氧會轉換成無害的水,但有1%會變成過氧化物,隨後變成有劇毒的元素。所以我們的任務是找到抗氧化物以阻止過氧化物形成。」

科學家認為,這款藥物不僅可長壽,還可以延遲與老化相關的疾病。這項研究受到國際科學界的支持,其中一人是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布洛貝爾(Gunter Blobel)。

俄羅斯科學家23日表示,能使人類壽命大大延長而且活得更健康的藥丸,可能在2012年問世。

領導研究計畫的莫斯科國立大學生物能量系教授史古拉喬夫(Vladimir Skulachev)表示,他們已發現強效抗氧化混合物,可延緩老化過程。

這個計畫歷時40年,旨在研發阻止氧破壞人體的藥物,他們發現的這個混合物讓實驗室的小白鼠多活了許多年,現在準備開始人體實驗,並表示這款藥丸可能於2012年問世。

人體細胞在能量轉換時需要氧,但是如果這些氧成為活化氧,便會毀壞細胞。科學家已找到一些天然的抗氧化物,可減緩老化過程,但效果還不夠持久。

史古拉喬夫說:「99%的氧會轉換成無害的水,但有1%會變成過氧化物,隨後變成有劇毒的元素。所以我們的任務是找到抗氧化物以阻止過氧化物形成。」

科學家認為,這款藥物不僅可長壽,還可以延遲與老化相關的疾病。這項研究受到國際科學界的支持,其中一人是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布洛貝爾(Gunter Blob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