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九皇勝會呢?我真的不太懂,查了一下教綱︰
發現諸多仙佛的顯應日子,應該是有關係,所以非常建議在這期間來奮鬥,體驗仙佛顯應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九月初一日
天地至祖先天無生聖母顯應︰素三獻,行九跪十八叩禮,表章各一疏,九皇勝會,以奠永念。
道統始祖宇宙主宰玄穹高上帝顯應︰素三獻,行八跪十六叩禮,表章各一疏,九皇勝會,以奠永念。
九月初二日
中皇玄靈高上帝顯應︰素三獻,行四跪八叩禮,表章各一疏,九皇勝會,以奠永念。
九月初四日
摩利攴天大聖先天斗姥元君顯應︰素三獻,行四跪八叩禮,表章各一疏,九皇勝會,以奠永念。
九月初五日
源天天皇顯應︰素三獻,行四跪八叩禮,表章各一疏,九皇勝會,以奠永念。
九月初六日
三期主宰清虛天王顯應︰素三獻,行四跪八叩禮,表章各一疏,九皇勝會,以奠永念。
九月初七日
軒轅黃帝顯應︰素三獻,行三跪九叩禮,表章各一疏,九皇勝會,以奠永念。
九月初八日
瑤池金母顯應︰素三獻,行四跪八叩禮,表章各一疏,九皇勝會,以奠永念。
九月初九日
先天鈞天上帝顯應︰素三獻,行八跪十六叩禮,表章各一疏,九皇勝會,以奠永念。
無生聖宮天機閣首席參議太虛子顯應︰素三獻,行七跪十八四叩禮,表章各一疏,九皇勝會,以奠永念。
泰清聖尊顯應︰素三獻,行四跪八叩禮,表章各一疏,九皇勝會,以奠永念。
玄天上帝顯應︰素三獻,行三跪九叩禮,表章各一疏,九皇勝會,以奠永念。
來源網路天帝教教訊284期 趙光武
九皇勝會是什麼? 農曆九月初一,下元龍華啟建,一直到初九正是「九皇勝會」。「九皇」對同奮來說可能較陌生,但「下元龍華」就有印象。 其實,「九皇」與同奮關係深厚。每逢斗期誦唸「北斗徵祥真經」都要誠服禮「九皇」。「九皇」就是俗稱的北斗七星加上左輔、右弼二星君,也有一說是加上“紫微”和“勾陳”二星。
北方天空排列整齊、明亮的七顆星,若連成虛線,就像一把長柄的斗,中國人叫它「北斗七星」。這七顆星,每夜都在動。一夜之間,斗柄繞著北方天空轉半圈,其餘半圈在白晝轉完。古人參考這一規律,創造“斗轉星移”的成語,形容時間的流逝。
北斗七星的斗柄像時鐘的指針,在天空旋轉,可以指示時間與季節。古代農民只要仰望斗柄的指向,就知節氣,不會弄錯農耕季節。北斗七星它關乎農業季節、交通方向,引發人們相信北斗是天地造化的樞紐,主宰人間四季變化命運的信仰。從而推演天人相應的知識,並發展出占卜、風水、氣功、修道的學說。 古人認為北斗星群不只是七顆星,而是七明二隱,九顆星,並以北斗運轉人間變化,主宰人間命運,即所謂「聚者為七元星君,散者為分形九耀」,更進一步鞏固對北斗及九星(九皇大帝)的信仰。
九皇大帝從民間信仰的九皇聖符中可發現源自北斗崇拜;九皇符上記錄有七個星神: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稱為北斗七星,在天文上是大熊座。據道教的說法,北斗信仰上古即有。《易經》豐卦爻辭有“豐其:日見中斗”一句,故北斗星顯然是極早被發現星座。《雲笈七籤》卷廿四《日月星辰部,總說星》記載:中華民族的共祖黃帝教人在凌晨雞啼時,觀想北斗七星,天神就會降下不死藥,使人“益壽不老”,歲數增如。
《史記》中的《律書》文篇也引用《尚書‧舜典》「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這一句同奮誦過「紫微誥」應該很熟悉。「九皇」的名號,最早出現在《雲笈七籤》卷廿四《北斗九職位總主》,前半部引用《黃老經》述九星之異名與職守,後半部引用《河圖寶錄》,另述星官、九真人隱諱、形象。第一星為天之太尉,司政主非;第二星為天之主宰,主祿位;第三星為天之空,主神仙;第四星為天之游擊,主伐逆;第五星為天之斗,主命祿籍;第六星為天之太常,主升進;第七星為天之上帝;主天地機運;第八星為天尊玉帝之星,日常陽,主飛仙;第九星為太常真人之星曰空隱,主變化無方。經文說明九星上管五岳飛仙,下領學仙之人,並說到,凡人記其名號姓諱、形象衣冠及轄圍,遇到不同的事項,如存念九星形象,可依照經中所述各星所主的情況,向各位皇君求助。
在《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經》和《北斗本命延生經》中,「外輔」和「內弼」兩顆隱星還保留。不過最重要的變化在《玉清無上靈寶自然北斗本生經》,九皇不再是『七明二隱』。「外輔」和「內弼」二星已除名,改由北方最重要的恆星“紫微”和“勾陳”代替。這兩者都是道教的先天帝神,是和玉皇大帝及土皇地神同一地位的「四禦」之二,於是北斗從九皇君一躍為九皇大帝。《北斗本命經》和上述的《北斗本生經》及《太上玄靈斗姆大聖元君本命延生心經》,是目前最普遍的“九皇大帝”來由說法。另外《本生經》除了把月星結為兄弟,說明九皇的來歷,並且在九皇之中加入紫微和勾陳,而《斗母延生心經》進一步述說了諸星之母,原是“道母”化身的《斗姆元君》。
誦唸過「北斗徵祥真經」的同奮,應該記得此經為斗姆源君說法。「斗姆」在道教中地位非常重要。中國大陸凡是屬於道教的宮觀,幾乎都設斗姆閣或斗姆室,即使在民間信仰中,一般九皇大帝廟也不純叫“九皇大帝”,而多數沿用了“斗姆宮”的名稱。在“斗姆宮”中,斗姆才是主神,九皇大帝則是配祀。以道教為背景的北斗信仰,在佛教中也有受持,尤其是密宗,證實不少中國宗教修行者是可道密雙修,以一心攝萬法的特色。《大正藏‧密教部》的《北斗七星延命經》便是箇中的代表作。這部經很特別,據說是婆羅門憎到唐朝“受持”的。這部經中,北都七星個個都是古佛化現。貪狼是“通證如來”,巨門是“自在如來”,祿存是“成就如來”,文曲是“吉祥如來”,廉貞是“智辯如來”,武曲是“遊戲如來”,破軍是“藥師琉璃光如來”。唐代已流傳的《北斗七星念誦儀軌》說明的北斗只見八星、而且是八女。只要“香花飲食供養,持念神咒結契”,“八女及一切眷屬,現身隨意侍奉,成就無量願求。”
從中國的術數信仰去看對北斗九星的崇拜,我們會發現九皇信仰的普遍;傳統民間信仰認為九皇星君和人們的命運息息相關,紫微斗數就是一個例子。但實際上,九星信仰在數術領域的主要並不在命學,而是和它原來指示時間、方向、功能有關。它影響了羅盤盤面上發展出來的堪輿學。
九星信仰在中國各地與海外華人地區也發展出流行的禮斗儀式及九皇勝會。勝會通過儀式、信仰、配合齋戒,滿足群體、社區及參與的個人,尋求內外清淨、重新做人的信心與願望。根據《中華全國風俗誌》記錄流傳九皇信仰的省份,包括雲南、廣東、河北、江蘇、浙江等省份。清《帝京羅時記勝》則說明:北京的道壇,其實才是把齋戒日期和禮斗的虔誠配合的主力。另一方面,九皇信仰及慶典聚會的儀式也流傳到少數民族之間。川東巴人崇拜九皇,四川舊俗每於九月普辦「九皇會」,屆時不售葷食,全市插三角黃旗素食。中國內外都流行九皇誕齋戒,齋是拿來戒的,吃素不等於吃齋。《禮‧祭統》說:將齋時,要防邪物,絕嗜欲,耳不聽樂,心不苟慮,手腳不苟動。所以齋的整個內容重點是「戒」,不是「吃」。
說文解字指說「齋」,就是「戒潔」,正說明了這回事。至於本教《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在序文中,載明於民國卅四年、歲次乙酉下元龍華華山白雲深處頒行,為教徒化戾徵祥延生注福之用。其功能如道教之禮斗,連三國的孔明也曾禳星,以求「移星換斗」延長生命。
《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誦經說明也可以「移星換斗」,化戾徵祥、延生祚福、增祿添壽。此外,對祿壽的意義經典也說得相當清楚。「元君曰:祿者落也,壽者籌也,惟人之落,定人之祿,祿之所名,蚤定天心,不墮天心,祿必落焉;能為善積,天必介壽。」所以說不修身、不奮鬥,光誦經是沒用的,惟有力行三奮,超越自我,誠於中發於外,必然祿壽隨身。不過,說真格的,果真超越自我,祿壽又奈我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