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gang」的全部文章

關於「xugang」

大家好,830127是我正式跟老師學習的日期,呵呵!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大家平安幸福快樂喔!

煩惱體認―向己奮鬥 台南市初院高光際

煩惱體認―向己奮鬥  高光際  來源︰天帝教教訊雜誌

一、前言

諸事不順,煩惱四起,命運無常乃至道業不進,其源頭在於我執,即認假我為真。去我執之最佳途徑在於全心全意歸依  天帝。真正完全的歸依 天帝,需要透過自我奮鬥、動心忍性,’做到完全的犧牲,絕對的謙卑及對萬事萬物圓融的慈悲與愛心。
二、緒論
  回想當初六年前參加帝教奮鬥的行列,由於個人的生長及教育背景,對道學幾乎一無所知,幸好當時身體情況不佳,一直受到氣血不順、失眠及皮膚病的困擾,憑著對帝教一點點的信念及對治癒病痛的渴望,不斷奮鬥,同時又受到  師尊、師母及諸天仙佛的特別愛護與照顧,多年來細心給與弟子診病診心,使我磨練出一點心得來,特此提出報,與同奮們共享。相信大部份的人都常常會碰到不如意的事情,有許多人的心情常被這些不如意的事牽引著,再加上每天情緒上無名的高低起伏變化,造成心情始終無法開朗起來,命運好的人是如此,命運差的人更是如此,常常感我所受的苦難與折磨真是筆墨難以形容,大概這個世界上沒有比我更痛苦的了。再加上受到生老病死的威脅,我們可得到的結論︰幾乎就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是痛苦的,也是悲劇的。

由於種種的機緣,我們皈依了  上帝,有了信仰,在了悟生命的意義與生死的究竟之後,精神上有了依靠,按理說應該看破了一切,能與上帝常相左右,享受那永恆精神生命的高級滿足感,但事實上並不盡然如此;假如能靜下心來誠實的面對自己的思維,看看自己的真面目,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內心事實上竟充滿了放蕩、情慾、貪圖享受、驕傲、嫉妒、虛榮、瞋恨及偏見等,大概所生的心病都不出這八項。事實上我們也不必太失望與自卑,在這世界上除了已證道成聖的人以外,其他所有的常人都或多或少具有這些煩惱,常使我們陷入痛苦的深淵。

研究命學的人都會知道,一個人命運的好壞跟它內心所受到這八項煩惱的熏染程度有很大的關係,心胸開擴,大公無私而又謙虛和氣的人,不論做任何事都能平穩順利,福報名利不求自來。反之充滿私心、情慾、嫉妒… … 等等的人,卻事事不順心,妄求福報卻一無所獲,甚致命運乖離多變,苦不堪言。有了這層認識與感受之後,很明顯,要改造命運,減少煩惱與痛苦,唯一的辦法就是要好好的清理這顆充滿污穢的心,把這顆煩惱具足的假心,經過種種堅苦磨練,動心忍性,最後貪念妄心漸除,呈現出一顆虛無的真心,也就是赤子之心。所以修道,下焉者可以為己造福造命,上焉者可以成仙成佛,它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實在不可掉以輕心。

三、煩惱之根源

佛教的唯識宗將人的思維念頭(心所有法)分成五十一種,其中有好有壞。壞的念頭是造成人類煩惱痛苦的原因,在這許多造成人類煩惱痛苦的念頭當中,有六項煩惱是最根本的,其他煩惱念頭都是由這六個根本煩惱所因緣結合變化而成的。換言之,若這六個根本煩惱能減除,其他所有煩惱念頭都無從生起。這六個根本煩惱分別為貪、瞋、慢、痴、疑及不正見。

訊教砍帝.天

一、貪:即是貪求一切具為己有,此項包括肉體上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對物慾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貪求,及精神上對名利的貪求。

二、瞋:即怨恨心,別人有損於我的名利人格等等,我即瞋恨入骨。

三、慢:我是高人一等,與眾不同,應受特別重視與特殊禮遇。
四、疑:對所信之教義常起懷疑。
五、痴:沒有智慧,說的清楚一些就是無法體天心之意。
六、不正見:即自我的偏見。
  這六種根本煩惱與前段所述之八項心病是相通的,只是名詞不一樣而已。後面三種,疑、痴及不正見,事實上是沒有智慧所造成的。前面三種,貪、瞋及慢,可以看出是我執所造成的,就是因執著有這個『我』,想要使這個『 我』 更享樂、更美好、更大、更有名、更為人所尊重、讚美所造成的。因此我們只要忘掉這個「我」,就沒有前三項的煩惱,又因為『 無我』而能漸生智慧,後三項煩惱也能自然根除。因此去除一切煩惱的癥結在於如何去除這個「我」。

基督教說人是生而有罪的,這個先天帶來的罪是人的原罪。這原罪的來源要追溯到人類的老祖先亞當及夏娃,他們因偷吃了上帝禁止他們吃的善惡果, 上帝要懲罰他們,而使以後的人類有受不完的苦。上帝懲罰亞當、夏娃的關鍵是在他們違背了與  上帝所訂的合約。若再往上推,亞當、夏娃之所以會去違背與上帝訂的合約,是因他兩人先有了自我意識,因為有了自我意識而無法看清事實,最後受到蛇(撒旦)的引誘而去犯罪。因此基督教的原罪論之根本來由是人偏離了 上帝,有了自我意識所造成,因此人的痛苦來由是人有了『 自我』 。

由此看來耶、佛二教的教義雖然不同,然其結論根本是一樣的 事實上其他各教派的教義也是如此,說法雖不一,但其最後結論也都是一樣的:造成自我痛苦、輪迴、墮落的根本源頭是因為『 有我』 。然而我們為甚麼會有這個『 自我』?這個問題在各宗教都沒有清楚的說明。佛教說是由於無明,即不明的原因所造成的,這個說了等於沒有說。既然我們無法知道執著自我的來由,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去除『 自我』 的執著,變成『 無我』。

四、「忘我」之最佳途徑

各位可以自己試試看如何去忘我。真是無從下手,這個我不是飛奔到這裡,就是飛奔到那裡、天涯海角,過去現在,狂奔不已,根本就抓不到,也忘不了,我之所以不能把我忘掉之道理很簡單,就如同我之無法將我由地面上抬起來一樣,這是違反物理學定律的(因為沒有支撐點),因此我是不可能用我之力將我忘掉。既然我是無法忘我,到不如把它鎖定到一個安全的定點,依照帝教及師尊的理念來看,我認為最安全的方法能達到究竟的忘我就是把這個狂奔的我鎖定到上帝那裡(以上帝為忘我的支撐點),把我的心歸依到  上帝那裡,說的明白些就是上帝住在我心裡,我不離上帝,我的思想意念完全來自於  上帝,如此一來我的意念全部都是上帝的意志,我與  上帝合而為一?我自然就沒有了。(理論上我也可以將我鎖定到其他任何事務上以達忘我,但這些方法皆不安全,且不能達至究竟的忘我。)

有了這一層認識後,要達到忘我的境地,還是非常的遙遠,尚需要做到三項高度修養。

第一要『 完全的犧牲奉獻』 ,不但要為上帝出心、出力、出錢,在所有的自我意志及貪念行為下都要為  上帝而犧牲放棄掉,也就是要絕對的服從上帝的旨意,以上帝的旨意為我的意志。

第二、要做到『 絕對的謙卑屈渺』 ,自視在眾人以下,將一切成就歸諸於上帝,受到讚美不心生歡喜,受到輕視、屈辱也能毫不放在心上。第三、要有『 圓滿的慈悲與愛心』 ,上及尊高的宇宙主宰,下及卑微的動物、畜生、花草以及對待一切萬事萬物都要有圓融的愛心。我們要做到去愛最卑微無用的人,也要去愛心頭最恨的敵人。

五、結論

要能做到以上三點高度的修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做為一個天帝教徒,除了每天須要完全遵照師尊指示做好四門基本功課外,還要常常保持一顆積極奮鬥的心,不怕苦、不怕難,不達根除人類最大敵人…『自我的執著』,永不終止。在奮鬥的過程中也常會困苦難熬,心生退志,或意志不堅,消極不前的狀態,這時候應該靜下心來好好想想師尊、師母六十多年來的慘澹奮鬥歷程,他們所遭受到的困苦與打擊要遠遠超過我們,這種因觀想而受感動的生效法之心,是我們帝教同奮最好的奮鬥精神來源,願大家善加體悟。最後你我同是受苦人,願能深切認同,相互勉勵,為消除「我」這個敵人來共同奮鬥!

莫妄想 台南市初院 饒敏饒

莫妄想     台南市初院  饒敏饒

在生活當中,常常有「意外」、「逆境」、「打擊」,種種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我們是否能夠把它忍下來,化解開來呢?相信這是件非常不易做到的事情。經常因為別人的評價及謠傳而煩惱的人,往往會因為胡思亂想,而摧毀了美好的前程。

受教於馬祖門下的無業禪師,無論聽見什麼都只說一句,『莫忘想』,仔細想想,再也沒有比這更精要的至理名言了,人一旦執迷於妄念,便如野馬脫韁,不知止境,由妄心生妄想,因疑心生暗鬼,往往令人深受困擾,最後甚至因『相由心生』,竟然連外貌皆變了樣,如果你我終日皆受到妄想困擾擺佈,人生還有美景當前的可能嗎?

一個被輿論抨擊,,卻口口聲聲說不在乎的人,可能更會拘執於無意義的瑣事之上,使心胸無法舒展。其實,凡事不必向外求,只要修心養性,深入內心尋求,便可覓著真正的自我。當無法破除執著時,先找到自性吧!

禪宗祖師達摩大師,有一日聽見弟子說「自我的一切皆為空」時,便訓誡弟子們,必須將為空的那個「空」捨棄。

「無為無事人,猶遭金鎖難。」此話的意思,就是說早已開悟之人,亦會被自認為開悟的金鎖所束縛。終日沈醉於自我優越感中的人,必定無法參透生命的真諦,必須有拘執俱無的空心,且不為此心所拘束的性情,才能有悟道的可能。人總是竭盡心力追求真理,然而,即使追求到真理,而心靈並不清淨純真,又有何意義呢?「真心是道場」,很多人都祈求清淨的環境,其實,只要心靜,四方皆道場。

「禍從口出」,須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你的口可以立功、立德、立言,相對的亦能使人損德,給你造下無邊的「口業」!所以說,言語最可怕了,它可以因一句話而救人一命,亦可害人陷入痛苦的邊緣中打滾;一聲使人笑,一聲讓人哭,說有多可怕就有多可怕。真所謂「人言可畏」啊!修道之人,先要使六根清淨,要想清淨六根,先必須治自己的心,如何醫治呢?那就得時時反省懺悔,做到「常見自己過,莫言他人非」,聽到謠傳時「莫妄想」、「做個無為無事之人」。才能使心不受到干擾。猶如天上明月,萬里晴空了無牽掛。『即心即佛」的境界,不是在於此嗎?

「瞋恨心」是一種無形的殺手,雖然你已經吃素,不殺生,但是心中常有恨意也是犯了殺戒,起心動念中沒有發出玆悲心,而常起惡念,就已經有了過失了。珍惜善緣,摒棄惡緣吧!曾經相識,又何必生怨恨,能「愛你的敵人」就是慈悲,其實你的敵人都是最親近的人,若不相識,你也無從怨起,一切都是因緣生滅啊!人生不過數十寒暑,人將死時,想想自己留下了什麼功績給後代子孫,培功立德都來不及,那有時間言人短,再造萬孽呢?

在修道的歷程中想與人競賽,是要靠心智而非用心機,要超越他人,而不在於毀謗,願與同奮共勉。 

再造之恩 永世難忘 饒敏饒

恭賀師尊、師母九秩雙壽華誕    饒敏饒

  為了傳達上帝的旨意,自稱是上帝的「傳令兵」,五十多年來矢志不移為貫徹天命而奮鬥不懈,老而彌堅的精神,令人自嘆不如,而由衷產生敬佩之心。這位和藹又慈祥的長者,始終精神奕奕,對眾弟子總是不厭其煩的諄諄教誨,一遍又一遍地叮嚀,深怕大家聽不懂,無微不至的呵護,不分貧富貴賤皆一視同仁,那種「有教無類」的美德及燃燒自己照亮天下蒼黎的悲憫胸懷,堪稱一代宗師,這就是大家心目中所敬仰又敬愛的師尊。

  未入帝教前,感覺人生是消極而缸所污染的不良習性,重現赤子之無意義,曾一度承受不了業障的乞討常萌發輕生的念頭,以了疲憊不堪的身心,或許是上蒼可憐我這罪孽深重的可憐兒,讓我有機緣入帝門,接受 上帝的慈悲光。使我的人生有了轉捩點,而有勇氣去接受挑戰,面對現實,而不再逃避,它重建了我新的人生觀,亦找到了靈的歸宿。

  這一切皆來自師尊慈悲的精神感召。師尊宛如再生父母,使我的生命漸露曙光。他老人家的精神像是一座矗立在彼岸的燈塔,不時發出萬丈光芒照亮天下蒼黎,亦指引在紅塵中迷失的羔羊,再度投入上帝的懷抱。慈光照耀下洗滌了被大染缸所污染的不良習性,重現赤子之心,跟隨著他老人家共同為天下蒼生奮鬥。三年多來蒙受太多的恩惠。去年拜見師尊時,他老人家的第一句話,就問我皈宗了沒,當時真是呆住了,自我介紹一番後,師尊摸摸我頭慈祥地點了點頭,一句「很好!很好!」讓我像吃了一顆心丸似的。回家後思索了好幾天,師尊的話是否有玄機。在那幾天中摸著良心自我徹底反省懺悔一番,終於真的有個領悟了︰我雖入帝門,始終為了小我而無法開闊胸襟去為天下祈福,且心中仍有所疑惑,由於師尊的一句話驚醒夢中的我,也使心胸得能寬廣了!不再疑惑了!
 

師尊平日修德行道,對於社會國家付出無限的關懷與愛心,內則道玄充積,外則光華流露,說出來的都是人生哲理,作著文章都是經典。一心存乎天理,不為一己私慾,勇往前進、利害禍福,在所不計,明知人心難渡,仍到處為教奔波,只竭盡心力去宏揚上帝的真道。心同太虛,視天下為一家,絕無釣名沽譽之心,放棄享受天倫之樂,含飴弄孫的福份。一生光明正大,其言行教化,都是我們為人處事最好的學習榜樣,而不是偶像。
 

「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是師尊一生最好的寫照。其腳步不曾歇息,不停往前邁進,我們更不該再停留原地,須迎頭趕上才是。適逢師尊九十崇壽,滿懷感激之情,祝師尊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參加靜坐班感想 光證

中華民國七十六年六月十六日 天帝教教訊第六十五期 第十二版

教我仰俯天地庶幾無愧 參加靜坐班感想 光證
    我想藉此機會談談個人參加靜坐斑的一些感觸,而從參加靜坐班前後思想背景的轉變來表達,大家會較容易了解我的想法。我在學校研究的是科學,一直對生命、宇宙這些問題有很大的興趣,簡單的說,我渴望真理,渴望瞭解什麼是生老病死?什麼是宇宙?記得去年到南橫啞口山莊,那一夜滿天繁星,我望著它們,無限嚮往那遙遠的世界,一個神秘又完美的宇宙。回到台北,站在街頭看著川流不息的人群,裡面有我認識的,有我不認識的,大家都是人,但誰能告訴我,人又是什麼呢?因此我要找方法來滿足我的渴望,這個方法就是科學,然而科學鑽研越深,越發現它有著極大的局限性和後遺症,所以不得不另覓他途。

    坦白地說,剛入帝教,我完全是被它所闡揚追求真理的內涵以及如何體悟宇宙大道的方法吸引而來,救劫對我而言只是口號教條,但後來發生了兩件事,卻一百八十度的改變我的想法,第一次是師尊上課時,我正昏昏欲睡,矇矓中突然驚醒,正好看見師尊站起,反手後背,微昂頭道:「我一生正大光明」我默思良久,有如被五雷轟頂般震醒;另一次是卜少夫先生演講完畢,大家在要提問題之前,師尊手一擺說道:『您們要問些有益國家社會的事啊!』 眾人大笑,我也隨之笑了起來,事後思及卻感動異常。第一件事讓我明白反省懺悔的重要,怎麼說呢?孰能無過啊!一個正大光明的人並非說他從不犯錯,而是有錯必改,像我以前做錯很多事,現在仍然如此,我好名求利,自私多慾,但我卻深切盼望自己能像師尊一樣面不改色的自稱正大光明,各位請注意大同堂一邊寫的是『養天地正氣』一邊是「法古今完人」,天極行宮大門左右兩根柱子上刻的是:『浩然正氣正大光明。』
    各位再仔細回想,光殿上黑字金邊大大兩行字,寫的是什麼? 

    對我而言,這些字是活生生的。前幾天,一位篤信基督教的學弟跑來教院,一手執筆,一手拿錄音機,來勢洶洶,他把『天帝教簡介」這本書翻開,裡面畫滿他自己做的問號和質疑,他毫不客氣將一連串的問題對我轟將出來,最後問道:「學長,你有沒有懷疑過,以他『師尊』一位凡夫,出來創教是否只是為了求名、聚財?」 又說:「以基督教的立場來看,你們是著魔了!」我一笑,將師尊當時主持自立晚報時的風格骨氣表達給他聽,並說:『師尊一向最強調我們日日反省懺悔,以求正大光明、無愧於天地,如果您是指此為著魔,那麼就算是魔又何妨?』
    至於第二件事讓我深刻體會師尊要救劫並非只有在講台上、在開會中,而是確確實實發自內心,付諸行動,真正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我反省自己,從小學到研究所,讀了十多年的書,究竟是為了什麼?在學校裡,人人會談仁義禮智、忠恕廉明的聖賢道理,而且能講得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但功利、私慾、偏激、猜忌,卻充塞各處,人性依然險惡,這究竟又是怎麼回事?我突然想起文天祥,想起他臨死前一段話;
「孔日成仁,孟云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最後,我只能說,以我近半年的觀察自我體驗,.帝教與其說是個宗教,倒不如說是個教育團體
    教育我如何追求真理;如何體證大道;
    教育我如何自我奮鬥。如何救世救人;
    教育我如何善盡這一世為人之責任,
    真正做到俯仰天地,庶幾無愧!

如何懺悔 恪遵師訓 杜敏射

新任贊教長敏射同奮十一年前的體悟心得

天帝教教訊 第64期第24版  中華民國七十八年五月十五日

如何懺悔 恪遵師訓       ● 杜敏射

師尊他老人家悲感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導致核戰毀滅浩劫即將來臨,所有的生靈瀕臨毀滅危機,就像美國科學家探測出地球曾經山崩地裂巔覆十一次。自稱萬靈之首的人類,對於大自然巨大的手,亦告無奈,而殊不知這一切皆由人類自己引起,源於物慾的享受,而導演出掠奪州槍殺,而落人冤冤相報的循環中,以致於怨氣、暴氣、戾氣充塞於整個地球之中;而終至引起星球整個毀滅,可謂是人類自己引火自焚,所以師尊他老人家感於惟有帝德重來人間教化,方可拯救人類的危機,故一再哀求天帝教重來人問,欲喚起世人急起從根自救、從心救起,邁向精神重建,道德重整,團能旋乾轉坤,挽救人類的危機。師尊他老人家悲天憫人的心懷,時時諄諄告誠我們:若要完成這個救劫的任務,要從自己這個最小的個體做起,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的福報,做一個救劫的小天使。然而我們又該要如何做好一個小天使的角色呢?又該如何完成小天使的任務?中庸云:「君子之道,譬如行遠,必自邇, 譬如登高,必自卑」,就是要從自己本身做起,要使自己更好,才能善盡職責,做一個小天使的任務?就是要調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度。小團體能和諧相處,漸漸影響大團體,像細胞裡注滿氧氣蓬勃活躍,整個世界港就能和諧生存。小天使的本身就像潤滑劑,像水一樣,能盛人各種器皿,推至更大,像浩瀚大海一樣,包容一切。沒有一定的形式,沒有一定的方程式,只為了滋潤更多的事和人,然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心擦拭得如此寬宏和明心呢?就是要訓練和磨擦自己的心,神秀名言:「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也就是師尊師母老人家諄諄告誠的功課 …『懺悔』。

閱讀全文 如何懺悔 恪遵師訓 杜敏射

恕 嚴以律己 寛以待人 謝光參

恕  嚴以律己 寛以待人  謝光參  民國76年5月31日  教訊第42期 第十六版

記得幼時家母在家訓中常告誠我們︰

第一、做事要認真,做人要馬虎。

第二、對別人要多想他的優點,不要去想他的缺點,隨時要寬「恕」別人的錯誤。在我十幾歲時,就把這二句話牢記在心理,努力去實行,不跟別人多計較。但在心理上總有點不平衡,「恕」真是難以達到內外一致,完全清淨的地步。

但經過五十五天的師資暨高教斑結訓前一天,受到  師尊的感化,使我恍然大悟,了解「恕」的真諦。其實際經過簡略如下:
師尊在民國七十五年九月六日午刻叩謝  上帝、先天大老、上聖高真的調教時說:「… … 這次師資暨高教斑的訓練,不甚理想,不能達到  上帝、先天大老的要求,恭請上帝、先天大老們寬恕他們的無知,這是我教導無方,是我的錯、我沒有盡責…」,開始有二位同奮受感動而先哭泣,以示懺悔,接著變成幾何積數的增加,全場處於寬恕別人,責備自己的哀痛懺悔的氣氛之中。

經過此次祈禱叩謝後,受  師尊的感化,大家略有醒悟。其實師尊已苦口婆心地講解、指導,而是學子不受教,師尊不但沒有責備,反而深責自己沒有盡責。佛經普門品說:「遇火不燒… 」師尊不但遇火不燒,反而愧疚此火因己而起,此種寬大氣度,真令人敬佩。

「菜根譚」中曾提到:『人之過誤宜恕,而己則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人則不可忍。又說︰『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寬恕別人是美德,但『己則不可恕』,如何嚴以律己,寛以待人,則全在修養的工夫了。

待人待物能恕,氣化相感,則暴虐、忤逆、鬥爭之事息,化濁亂世界為清平世界,人類的完美理想、願望、幸福的世界將可早日來臨。但「己則不可恕、寬以待人,則氣化相感,則暴虐、件逆、鬥爭之事息  化濁亂世界為清平世界,人類的完美理想願望、幸福的世界將可早日來臨。

溫暖滿人間 饒敏饒

溫暖滿人間 饒敏饒 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元月十五日 教訊第72期
在恬淡中發現富足 在單純中得到喜悅

在精進中看到光明 在慈悲中悟入圓融
「悲歡離合、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亦是人生最無可奈何之事,在現今富足社會中,豐衣足食,實難以體會出貧窮的滋味;以及面臨困難時的無奈與惆悵。台南市坤院成立時由執行長呂敏本同奮及事務長陳敏勝同奮本著慈悲的胸懷,率先成立「愛心基金」,以鼓勵坤道同奮每月交一百元為基金,集合大家慈悲的佈施,積少成多的理念,伸出溫暖雙手以解社會上須要幫助者。至今此善舉得院全體同奮一致響應成果非凡。此項深富意義之慈濟活動,真正達到修道人慈悲的佈施,真是何樂而不為呢!
成果非此項深富意義之慈濟活動到修道人慈悲的佈施,
「愛心基金」由菊莊莊主曾敏所同奮負責,每件案件從接案,了解案情、核示,一連串忙碌常使得參予同奮悲感交加,經常為案主流下心酸眼淚而悲慟不已。內心之感觸;實難以用筆墨形容, 幫助別人不但是需要知識和智慧,更重要的是心中無所求、無居功的用心,只有這樣的佈施行為才會為自己帶來豐足感,而衍生更高的智慧,因為只有無為的佈施才是由清淨心所發出的愛,才是自我實現所發出的真愛。這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行於佈施」的本義。

成立「愛心基金」的目的有三點

 

閱讀全文 溫暖滿人間 饒敏饒

謙沖 忠誠的王光團 感恩前期同奮的貢獻

中華民國七十五年五月一日 教訊第三十期第十五版

為嘉南地區籌教壇  不辭辛勞 功成不居

   王光團是第九期靜坐斑同奮,本名金盛,是雲林縣虎尾鎮人。自幼生長在寧靜純樸的鄉間,是道地的農家子第。父母健在、兄弟姊妹現都已成家立業,家庭安詳和樂。由於童年的鄉居生活,身受翠野綠田的大自然陶冶,養成其恬淡無爭的心性,為人處事親切而篤實。光團同奮服務於影化銀行,八年前因工作的關係遷居台南迄今。
    光團同奮未皈宗帝教之前即有佛、道兩教的信仰,對於佛教的「慈悲」、「普渡眾生」之精神,及道教的「自然無為」、『修身養性』之真理頗為信服。雖未得名師之指點而一門深入,但卻很受影響,而積極參予慈善工作,竭誠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舉凡有益國家社會、造福人群、挽救世道人心之事,莫不樂意為之。皇天不負此有心人士,如此善心綠人,上帝怎忍讓他徘徊帝門之外?於是在七十一年間在他至花蓮訪道途中,蒙上蒼慈悲冥冥中的巧妙安排,使其拜閱了帝教寶典…天堂新認識

 因而啟發了他強烈的皈宗意願,即時與台中主院的光昌同奮取得聯繫。終在72 年4 月21 日毅然皈宗了帝教門下。皈宗不久適逢日本道場日本主院成立,便於72年11月23日隨團赴日參加開光盛典。當時雖未參加靜坐斑,卻已有絕對的信心,認為-帝教即是其人生追求真理之目標所在。光團同奮參加第九期靜坐斑結業後,奉派擔任高雄市掌院右典司藏職務,並利用餘暇時間到院奮鬥。有時為了教務之繁忙,時常向自己服務的機構請假,全心辦理教務。師尊對如此忠誠之同奮,當然有其重任交付于他。於七十四年十一月間,師尊默察台南地區成立道場的時機已然成熟,遂命其負責開始籌辦台南教壇有關事宜,由於他的發作,歷經四個多月的努力,終於在今年三月十日達成此項任務。台南辦事處玉平殿得以順利啟奠開光,而光團同奮終無負師命,完成成此項重任。

點石成金 天帝教鐳力阿道場/呂光證

點石成金    鐳力阿道場/呂光證 教訊雜誌 200期 2000/10

      點石相傳是一種法術,可以手指一點,把石頭變成金塊,是傳統法術中最引人興趣的一種。

純陽祖師 一念不貪成就三千功八百果

      但是在師尊講述裡,點石成金的故事忽然有了新的意義,耐人尋味極了。

      是關於呂純陽祖師得道的經過吧。

      相傳鍾離權祖師一日告訴呂洞賓,要傳他一個點石成金的法門,可以濟世救人。呂洞賓問:「所點的金子不會變回石頭嗎?」
      鍾離權答道:「五百年不變。」
      呂洞賓就道:「那我不學。」
      鍾離祖師問何故?
      呂洞賓道:「會害了五百年以後的人。」
      這一句話回答得驚天動地,相傳呂洞賓憑此一念,就完成了三千功八百果。
      師尊在講到這裡時,評論道:「一個人能夠不貪,這是最起碼的功夫,但是純陽祖師一念還能夠為五百年後的人著想,就非常了不起了。」師尊非常尊敬純陽祖師,他老人家不只一次解釋道:「呂洞賓因為得道時,他的真我沒有一絲一毫的陰電子,完全是陽電,所以上帝敕封給他『 純陽祖師』 的封號。」

      我當時聽到這故事時,心中並無太大的崇仰之情,反而想像,假如呂洞賓真學了這個妙法,拿來點出一大堆金子,五百年後這堆金子忽然之間全變回石頭,哇!這可多滑稽啊!我彷彿看到許多人眼睛瞪著石頭,眼珠兒都快掉出來的神情,我不禁笑了出來。
      後來維生首席也講這段故事,他說換作現代人,你學是不學這個妙法?當然學啊!首席卻說:「現代人心這麼壞,恐怕也沒心學,大家只要鍾離權的那根指頭罷了!」底下聽了全笑成一團。
      沒想到一段時間後,這段笑盈盈往事卻變成我現實生活的考驗。

師尊把「不為自己設想」當成禮物送給大家

      是七十九年教師節吧,我在台北聽說師尊將在親和集會上傳授「煉元神」法門,我問同奮那是什麼東西,同奮說:「我也不知道,反正總是法寶,不去的人是傻瓜。」我一聽,好奇心來了,也跟著去教院。那日台北市掌院真是大爆滿,人潮擠滿大同堂,我擠到樓梯口就動不了了,遑論進到大同堂,我前前後後穿來穿去,總算搶到一個位置,可以隔著門縫看到大同堂,只見師尊正襟危坐,正在環視大家。

      我滿懷興奮望著師尊,心想待會兒究竟要傳什麼法寶,這時師尊突然開口了,他老人家第一句話就是:「民國六十八年,蘇聯入侵阿富汗,進逼伊朗,美國卡特總統…」我愕然半晌,只覺大同堂一片寂靜,大家似乎都覺得「那ㄟ安也」,旁邊一位資深同奮安慰道:「老仙都是這樣,等他講完這些,就會傳啦,你們放心。」

      但是情況顯然沒這麼樂觀,師尊越講越起勁,越來越慷慨激昂,大家總是安慰自己,再多等一會兒吧,總是會傳的,突然之間,師尊話鋒一落,轉口說道:「今天也是教師節,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起身在黑板上寫下這六個字,我心想:「嘿,有搞頭了,開始要講正題了。」果然師尊不急不徐地說:「今天要送大家一個禮物… … 」哇,我心裡發出讚嘆聲,看見同奮們臉上終於出現笑容,大同堂一片溫馨。

      不料,師尊反身卻在黑板寫下十二個大字,他老人家一字字寫的慢,寫的很有力,大大字體在黑板上龍飛鳳舞,大家一陣擾動,師尊寫的是:「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我噗嗤一聲笑出來,心頭登時一片雪亮,覺得師尊真是幽默可愛極了,這齣戲演得讓我們目瞪口呆。

      接著師尊說道:「今天就跟大家親和到這裡,希望大家好好奮鬥。」說罷,起身要走,底下擾動越來越大剛好當時擔任師尊機要秘書的光傑樞機走過去一位老同奮把他拉住,說「何秘書,你去跟師尊講一下啦,說要傳就要傳啊,否則以後誰還要來?」
      光傑秘書臉色不豫,但還是走到師尊身旁耳語數句,。
師尊朗聲道:「是啊!本來今天要傳煉元神,但是今天你們這麼多人,不是靜坐班結業的,我怎麼傳,要靜坐班結業的才能傳啊。」當場有同奮大聲回答︰『報告師尊,我們都是靜坐班結業的』,師尊不高興了,道︰『靜坐班結業的舉手,我看看。』
大家都舉手了,師尊呵呵笑了起來,道︰「好,就傳給你們。」

     這齣現代版的「點石成金」才告落幕。

      從此以後,我告訴自己要有骨氣,要能夠不貪,雖「法」亦不能貪。雖然我做不到為五百年後的人著想,我還沒有這麼大的胸襟與慈悲力,但起碼我要做到不貪兩字,也沒這麼大的智慧與魄我如是自勉。隔年第三期高教班舊戲重演,照妖鏡、補天石、雷火光照等更高深法技,同奮說:「光證,你去向師尊求求吧!」我拒絕了,我絕不求, 後來師尊還是傳給大家,我沒有上光殿領受,直到今日仍不後悔。

誦誥記數 實源由於救劫需求念力共振

      我為什麼要講述這一段往事呢?

      因為現在皇誥的數字迷障已經成為我們非常大的隱憂,一步一步把天帝教引導到數量危機的泥沼裡。如果我們不正視這危機,不再重視要給予新同奮何種正確的宗教理念,必將喪失精神層面的力量,而迅速庸俗化,成為宗教量販店了。
其實,數字本身並無罪惡,數字在科學家來講,甚至是解開自然奧秘的有力工具。
      皇誥之會有記數或是一比十的規定,並不是從最近才有,早在師尊時代就已經確立了,因為三期主宰統領行劫與救劫兩軍,師尊在天人會談中常常會針對天上所擬定的行劫方案提出意見,師尊的籌碼就是皇誥,以皇誥多少聲來換取某一行劫方案延緩執行,所以師尊常常會大聲疾呼:明年是什麼什麼關鍵年,目標要持誦皇誥多少聲。這是先知先覺者的憂患意識,也是以天下蒼生為念者的自然做法。所以皇誥要登記數字,各教院要彙整數字,都是其來有自,畢竟天人之問仍須有一衡量標準才能緊密配合,甚至精密互動。

      那為什麼有一比十的規定呢?曾有人說:既然規定皇誥四十萬聲,而唸一聲可抵十聲,何不乾脆改成皇誥四十萬聲,而唸一聲就是一聲,不是更簡單嗎?其實在七十八年以前的確就是如此,唸一聲就是一聲,沒有一比幾的,像我參加先修七期,師尊批皇誥十五萬聲,都是貨真價實磕一個頭算一聲,直到後來師尊決定開放華山式誦誥,也就是現在稱的集體誦誥,才有一比十的計算法。
原因很簡單,因為集體誦誥有念力共振的效果,可以發揮十倍以上的救劫力量,規定一比十是為了鼓勵集靈會禱,並且在集體跪叩時,可以考驗同奮誦誥的心,希望唸到「一心不亂」「一條心」「不動心」,「以浩然正氣直射斗牛」,師尊曾如是說。

      因此本教誦誥記數之由來,實有救劫之需求、念力之共振的原因,正如袁了凡的功過格,呂洞賓的三千功、八百果一樣,都有其自助、天助的效果。

與其不斷增加數量何不在質上下功夫

      然而袁了凡如果只記功不問過,呂洞賓如果一心只求自己得道飛昇,那麼前面的故事還有味道嗎?美麗的傳說也將蒙上陰影。我們現在的問題也是如此,癥結不在數字,而在人心,人心迷於數字,總認為只要我達到多少數字,就能獲得什麼,數字變成自我利益交換的籌碼,許多人只把「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當作遙不可及的理想,甚至是曲高和寡的高調,講講可以,做則不行,許多人理直氣壯地說:沒有好處我來做什麼呢?
      因此皇誥的數字形貌越發詭異,一方面成為許多人自我評價的標準,越多表示越奮鬥,越多越有肯定感,有基本教義派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皇誥數字成為許多人反彈的目標,一談到數字就很敏感,連帶否定皇誥的價值與功能,有革命派的發展趨勢。
      其實,我們何不冷靜想想,爭論數字有何意義?何不多檢討自己的心呢?呂祖一念可以完成三千功八百果,
我們天天唸皇誥,這一聲唸下去,是否也能抵得上三千聲?
      一比三千!可能嗎?
      為何不可能?師尊一直告訴我們呂祖的故事難道只是讓大家笑一笑,當作故事聽嗎?還是師尊對我們有期望?呂祖一念抵三千的原因,是他一念德及五百年後之人,一念能關心、涵蓋許多蒼生,我們誦誥之時,如果少一點私心,多體諒一下身邊的人,多為週遭的人犧性一點,多為救劫弘教付出一點力量,是否當下一念就會有百聲、千聲之功?如果我們越唸越只有想到自己,在自己功德業障上不斷鑽牛角尖,誦誥有何意義?
      我們想想,與其在「量」上不斷增加,為何不在「質」上面自我要求?
      一位同奮語重心長的告訴我︰「我一星期只來教院唸三場皇誥,我必須把其他時間給我家人及工作,但每一次來唸皇誥,我都告訴自己,我每唸一場都要比上次唸得更好,更要無私心,就像師尊寫在光殿的:『 去私心、存天理』。我把在光殿的心情帶回家裡及公司。
每唸一場都要提醒自己,提醒自己為人處事要更符合皇誥的精神」。我聽得慚愧不已,也感動不已,如果教內這樣的同奮多一些,皇誥數字的問題嗎?

      『修道先修心,道在人心」雖然是耳熟能詳的話是我們可曾如此貼近的來檢討?

      但願「點石成金」的故事能常留每一個人心中,讓朵朵心蓮盛開。

移星換斗增祿壽,勿忘回鐀帝教恩。(天語傳真)

北極紫微大帝︰ 民國七十七年戊辰六月廿七日

吾之職務乃主管人間祈求移星換斗,去災遠禍,增祿添壽與延生祚福等情事,而祈求有一定之經典及其祈誦法,此原本是天機不可洩露,然首席慈悲,顧及同奮在勤修天道,克盡弘教職責之時,亦須兼顧人道之民生問題,因此將帝教基本經典頒佈於世,以為帝教行利民生之財之舉!溯自『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啟誦之後,吾與斗姥元君就同奮誦經的心態,例舉下列問題︰

一、您是否認為誦唸此經典之意義何在?難道真是要你們追求福報嗎?
二、當您誦北斗徵祥真經時,全是盡為個人而祈求,抑或兼顧天下蒼生福祉?
三、當您發達了,所祈求之心願也漸如願以償時,是否懷有對天感恩,要回報帝教,積極出心、出錢、出力,還自認為是自己能力超強所換取來的福報,並非上天所賜?
四、你是否一味只盲目為個人祈求福報,不願 加強勤誦兩誥,還是僅在誦北斗經前後稍微點綴式的誦誥?
帝教在人間之最大資源即是人(同奮),而人總是脫離不了要解決民生經濟問題,當你拮据亟待紓解,祈求增祿延壽時,切勿遺忘要『取之於帝,用之於帝教』的回鐀,壯大帝教之財源,以便弘教之需,不但對蒼生盡一己貢獻之力,且可增加帝教救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