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人生守則

倒數70天 禪宗六祖惠能 本師世尊

節錄本師世尊天人實學第五十二講 

我上的課就是「我的天命」,後面慢慢要談,以及「昊天心法與急頓法門」但是我有的時光要談談做人之道啊,從我們天帝教談起談到教外,要提供給你們各位做參考,因為我對你們的希望很大,你們年紀這樣輕,能夠為 上帝來效忠、服務 上帝,這個難能可貴啊。因為一個人的遭遇,人生的環境預料不到的、預料不到,比方說今天你們各位在座、研究學院的同奮,論文一交你們要出去,要回到各地教院去,將來這個變化怎麼樣?遭遇怎麼樣?你們預料不到啊,儘管遭遇不同、環境不同,但是我們自身要以不變應萬變,有很多同奮不要太自負、自己覺得了不起,所以應該慢慢要學習虛心、謙虛,有很多同奮也不要太自卑感,覺得我樣樣不如人。自卑感的同奮要了解:你只要能夠道心不變,一門深入,你將來總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你們各位都知道佛教的禪宗裡面六祖惠能啊,你看看大家都知道啊,我才提提啊,他是廣東人,他的祖籍不是廣東,是做官做到廣東去,後來做清官,落籍在廣東,他的父親死,只有媽媽一個人,生活非常的清苦,他也沒有機會讀書啊,窮得書都沒有讀,不識字啊。他也是到山裡面去砍砍材、賣點錢去養活他的母親啊。他在山裡面砍材經過廟裡面,聽到人家在唸佛、唸金剛經,他來來往往時間長了,一直就聽到,哎呀,他覺得唸經的聲音對他影響太大,但是他不識字,聽不懂唸經聲音的意義。有一天他砍材回來碰到一個居士,兩個人,因為居士一直看到他砍材、山上面上上下下大家一路也熟了,隨便聊天啊,這個居士也是這個廟裡面的居士啊,他就同居士講:「哎呀!你唸經是太好了啊,我沒有這個福氣。」這個居士就問他:「你家裡面的情況?」他說:「我也一個媽媽,眼睛都瞎了,要靠我來奉養。」這個居士就講:「你為什麼不到我們廟裡來聽聽經、來坐坐?」他說:「我不行啊,我要去賣了材,回去買米,養活我的母親啊。」這個居士就講:「你只要有心來聽佛經,我來替你養你的媽媽。」這個居士就拿出幾兩銀子給:「你回去養媽媽去,把這個錢,你來聽經」。

  後來這個兩個人作了朋友了,他的媽媽就覺得奇怪:「你怎麼不出去?不砍材啊?我們怎麼生活呢?」媽媽雖然不識字,眼睛看不到,他講:「我碰到一個好人,他接濟我的錢,要我去聽經。」喔,媽媽才了解說:「你沒有出去砍材,所以我們還能生活。」後來他去聽幾天經,他雖然不識字,瞎聽,這個就是叫瞎聽,也不曉得講經講些什麼東西,他也聽不懂,但是他覺得這個和尚講的不好,哈哈,你看,他自己不識字,瞎聽,還要批評人家這個和尚,他沒有嘴巴裡講出來,心裡面打算、心裡面說:「這個經講得不是很好。」不合他的意思,哎呀!他是一個南蠻子(?)。

  有一天他就同這個居士聊天,他說這個附近還有什麼大的廟沒有?他的氣魄很大,大廟裡面一定有大和尚,講起經來一定比這個和尚講的好,他的意思在這個地方,就問這個居士:「這個附近還有什麼大廟沒有?」「喔,大廟多得很啊。」他說:「最大的廟在湖北開元寺,但是你這裡廣東,你要進邵關(?),才能到湖北。」他說:「這一個和尚了不起,五祖,就是禪宗的五祖。」這個居士給他講,他也莫名其妙,什麼五祖?四祖啦?都弄不清楚,他說:「這個廟、最大的廟、最好的廟。」他說:「離開這裡有多少路?」「哎呀!路很多,幾百里路。」他也沒有表示意思,但是過了一個時間,兩個人同這個居士聊天,居士覺得這個人了不起,他雖然不識字,講出來的話都很有道理,居士就問他:「你假定離開你的家、離開你的媽媽,你放心不放心啊?」他說:「我只要能夠,媽媽有得吃飽,媽媽會放心我離開她的。」不是他不放心媽媽,媽媽會放心他離開她,你看他的氣魄不同。

  這個居士一考慮,這個居士也有一點來根啊,這一考慮你看這個人不凡、不是一般凡夫,居士就鼓勵他,他說:「你要想去看看五祖並不難,我替你安家,我替你照顧你的媽媽,我給你旅費去,你想不想去啊?」喔,他聽到了有這樣好人啊,他心動了,他說:「讓我想想,我去告訴我媽媽,看看媽媽的意思怎麼樣。」所以一個人要成功來歷不同,他的媽媽也是有大來頭,他把這個話同媽媽一講,媽媽說:「我都快要死了,眼睛都瞎了,你一天到晚看了我也什麼用啊?既然有好人幫助你,你應該去啊。」鼓勵他去:「你去啊,我只要有這個好人能夠養我,你儘管去啊。」他於是就決定去了,這一個居士就給他旅費,給他安家,說:「你去了以後,我會常常到你家裡看去。」他另外找了他的人,一個家裡的女佣人去照顧他的媽媽。

  所以天下的事情都是因緣湊合,他就從邵關到了湖北黃壁開元寺。一個人,他沒有出過門,第一次出遠門,跑了多少天跑到了。有一天到了這個山裡開元寺,這個大門開了,這個五祖正在坐在大殿上講經,這個大廟門口都有掛著幡,欸,我們這裡要弄一個幡才行,我倒想起,都忘了。門外頭,廟門口也有幡,像我當年在華山這個南峰,頂高的南峰、道家的南峰門口,我就辦祈禱大會啊,一個大幡,怪的很,這個風一吹,幡就打結了,幡打出來的結就是文字,專門有一種文字解幡的,等於解夢的一樣,大陸的人很多做夢,要人家去解夢,他有這個幡,大殿裡面有幡,大殿外面也有幡,他是走了幾個月才走到,頭髮是這樣高高的,哎呀!蓬頭垢面,這樣子一個野人,深山裡面出來一個野人,人家五祖正在講經,兩派和尚、比方說你們學員兩派,為什麼呢?正在爭議一個問題,這個五祖問大家,今天風好大,風吹幡動,把這個幡吹動,你們大家研究研究還是風動、還是你們心動,是風吹了幡動,還是你們自己大家的心動所以看了幡也動了。兩面就是爭辯,一個是講風吹了動,當然風吹了動啊,風不吹這個幡怎麼會動啊?我們心在裡面也沒有看到怎麼會動啊?兩面爭論不休,他在門外頭聽到裡面在辯,哎呀!他說:「這種還有什麼好爭呢?」他在外面在叫:「當然是心動啊」。

  人家大家一看什麼人這樣子高聲大論,一看這樣子一個蓬頭垢面,一個山裡面下來一個野人在講話,大家那些和尚就罵他:「你在這裡放肆幹什麼?也配,你這種野人也敢在這裡來講話。」來批評他們啊。這個五祖坐在上面知道,來人、此人不凡啊,大家要罵他,不准、不准罵他,你們在這個講經啊,你們這樣子沒有禮貌還罵人啊,就關照,把這個人送到廚房裡面去,要他到廚房裡面去打掃打掃,叫和尚給他做點工作、安頓他。因為五祖問他,要他進來:「你從哪裡來?」他說:「我從南方來。」五祖就知道,問他的姓名以後知道,好,關照,你先到廚房裡休息去,要廚房裡給他一份工作做做,他說:「我來投奔你老人家。」他來投奔這個五祖的,氣魄很大,要投奔他,他一個字都不識還要投奔這個大和尚。

  五祖知道他最重要、得意的弟子來了。過去跟了五祖多年的大弟子,叫神秀和尚,神秀是大弟子、第一位大弟子。五祖覺得這個人是來接受他的衣缽的人,五祖心裡面已經是了解了,所以要他先到廚房裡面去,到廚房裡面大家就不注意他,不會去傷害他了,所以要他把頭髮剃掉、做和尚,他還沒有受香疤,還是假和尚,不是真和尚啊。和尚裡面有一個頭子給他安排好要他去碾磨,派他做這個工作你看看,最苦的工作─碾磨,碾磨懂不懂?(答:懂)椿米,三年讓他碾磨,五祖沒有去看過他,他一面在碾磨跑來跑去,一面閉了眼睛,一面聽他們大家唸經,有很多小和尚對他很好,小沙彌也對他很好、很關照他,三年碾磨碾通了,他開悟了、覺悟了,三年,你不要看做最下下等的事,他做什麼事可憐,一面碾磨、一面去給大家去打掃廁所,最下下等的事啊,你看,幾百個和尚你看廁所要有人打掃了,一面去打掃廁所,一面碾磨,吃苦,做最下下等、吃最苦的事,三年開悟,五祖已經知道了。

  五祖有一天要叫大家,等於我上了講堂上,你們一個人給我作一首偈,你們跟了我多少年了?我要考考你們,你們一個人給我作一首偈,不是我要你們一個人給我作一篇文章,做四句偈語,大家都作出來了。最好的大弟子,最得意,他說老師一定要,想老師一定要把衣缽要交出來,所以要考我們,這個大弟子神秀和尚一天一晚睡不著覺,要研究這個四句偈語,總要作得出人頭地,之後他可能接受衣缽了。這個四句詩大家都知道了?誰知道誰講出來?六祖四句偈你們這裡沒有人知道啊?(淑坤:都知道)都知道寫出來,先寫神秀和尚的偈。

  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這個神秀大和尚、大弟子一天一晚想出這個四句詩,等於我們的一個公告牌一樣,他去貼在公告牌上面,大家這許多和尚跑來跑去看了,大家覺得說:「我們不要作了,讓他一個人作,一定衣缽是傳給他了,我們還要跟他作幹什麼?」大家在唱這個四句詩,唱唱唱到廚房裡面去,六祖惠能他也聽到,他說:「你們在唱什麼東西啊?」他說:「你這個懂什麼東西?你要問幹什麼?」他說:「你們講給我聽聽啊」他說:「我們老和尚要傳衣缽了,昨天要大家作四句詩,四句偈語,我們的神秀首座大和尚作了四句,大家我們來唱。他說:「這個四句詩不通啊。」他說:「你懂什麼?你字都不懂你還講人家不通。」這個五祖大和尚也去一看,哎呀,沒有明心見性,曉得這個神秀和尚不行啊,沒有明心見性、沒有開悟。

  正在吵的時間,這個大和尚、五祖有一天跑到廚房裡面去看六祖,三年沒有理他,第一次跑到廚房看他,看他還在碾磨,五祖問他:「你這個磨碾熟了沒有?米碾熟沒有?」問大家這個米碾熟了沒有?他們兩個人......,他問他:「你這個磨裡面的米碾熟沒有?」他答覆他:「老早碾熟了。」懂得這一句所謂「老早碾熟了。」只要等待去撒撒米就可以了。這個老和尚就在這個磨旁邊打三句、磕三句,就同我一樣有一個跑路的棍子,在磨打三句,什麼意思大家不懂啊,只有他懂啊,就是要他半夜裡面三更去看老和尚,懂不懂?到他老和尚房間裡面去,所以打三更。

  半夜裡六祖惠能去了,老和尚就賜他一個名字叫惠能,這個名字就是這樣子來的。當場就賜給他一個名字叫惠能怕人家知道,半夜三更大家和尚都在睡覺了,怕人家看到啊,就在老和尚這個床底下,拿金剛經讀,讀金剛經,傳給他的衣缽就是一句話,告訴他:「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句話問他懂不懂,這個老和尚就解釋給他聽,他說金剛經最重要,一部金剛經的精華就是這一句話,問他:「你懂不懂?」他說:「我懂,沒有完全懂,要請師父要指教。」所以老和尚五祖就指教他這一句話。馬上就把衣缽、老和尚的袈裟傳給他,他說:「你趕快。」送到後門要他趕快逃。

  沒有逃以前他講這個四句詩不行,他說:「我有四句詩。」人家這許多,他拜託這許多小沙彌,他說:「我嘴巴裡講你幫我寫,寫了以後你也幫我去貼在公告牌上面。」他說:「你還有什麼資格?要寫你的詩去貼在公告牌上面。」「哎呀!拜託拜託。」這許多小沙彌對他很好,就替他寫了,寫好了以後就貼在公告牌上,這個老和尚看到不得了了,哎呀他這個四句詩明心見性了,所以老和尚看了他這個四句詩去訪他,訪他以後。你這個四句詩寫出來,他就是補他這個四句: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就是答覆他這四句詩,你看人家明心見性吧,一點很灑脫。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你看是明心見性了吧。

  所以一個最沒有知識的人,到了這一個五祖廟裡面去─開元寺去了以後,作最下下等的事,去清理廁所、碾磨,大家不做的事,他最後明心見性,開悟了,就是六祖,五祖的衣缽傳給他。所以為什麼提出來要看看?就是要大家要謙虛、虛心,不要自己覺得了不起,太自負,要做大家不做的事,自然而然有一天時間到了,就是功夫到了,就是開悟了,機會來了,這個老和尚知道啊,所以要考驗大家作四句詩啊,因這個四句詩而來的啊,這個大弟子、大和尚─神秀大和尚做的狗屁不通你看,你們去把這個兩首比較比較看。所以要做一個出人頭地的人並不難,就是要虛心,做大家不做的事,他你看三年碾磨碾三年,把他自己的媽媽都忘掉了。到最後明心見性,就是通天徹地了。所以你自命不凡,了不起的人不一定將來成功啊,所以現在覺得樣樣不如人,將來也許出人頭地啊,要知道,要爭千秋不爭一時。

  這一個故事大家知道,我所以提出來事要給大家學習他,學習他這種下苦功、勤修苦煉,所以我要大家修道學院,要大家每天一定要抽出一個時辰下苦功,你們只有個把鐘頭算不算苦?你看他磨了三年米、吃了三年苦啊才成功,沒有第二個人磨啊,一個廟裡面吃的米都要靠他一個人磨你看,這是這個老和尚要磨考他,曉得他是將來了不起的。好吧講到這裡。

倒數76天︰難以割捨的舊愛

還有76天就是復興節,也就是天帝教正式滿三十歲了,三十而立,同奮們應該有不少人修持有成,呵呵,這等事只能默默的奮鬥就是了,回顧昨天打了三坐,算是有點用心,已經好久沒打二坐以上了,最近想到天帝教救劫30,藉此機會勉勵自己一下,看看能不能每天保持四坐,想想其實也沒有那麼難,就是自己要不要的問題,一早忙了一些人道的事,吃早餐前,打了30分鐘一小坐,也還不錯,坐姿勢算蠻挺的,念頭稍有一點點小掛礙,下坐後吃了一份幸福的早餐,因為是小朋友買的,之後開始一天的生活,之前家裡有一幅維生先生送的『誠』字匾,上頭提了個『少私寡欲』,最近發現自己是個多思多欲,什麼都要,想什麼就要什麼?呵呵,這真的粉辛苦。所以開始學著轉念,如何讓自己能夠想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當然這是需要愛心與耐心,誠如廿字真經的內文︰『……事天為大,一子得道,九祖拔渡,至孝盡焉,忍辱成聖,涵蓄長生,佛曾辟支,乃證仙人,安有衆生,法效如如,不憤大事,常靜常樂,不忍加彼,勿施於生,慈生慈我,渡人渡已,忍慈二者不惜離分,若得如是,即大道,至誠不二,永住清靜‥…』,平常與法會期間我都會持誦,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則不一定會記得經典的內涵,顯見自己與廿字經典的心法,有相當大的距離,也難怪進進退退的,在這倒數的日子裡,總是得用心來給自己一個機會,聽師尊的鼓勵四個字︰『痛下苦功』,這句話深值在心中已經十六年了,到現在都一直沒忘記,這是有一次參加在台中天極行宮『正宗靜坐班』師尊的課聽到的,那時我還沒有參加正宗只是陪同上課,師尊講這句話,卻『直指我心』,想起來真是要好好感恩感恩再感恩,2010年是我自定的感恩年,粉快已經十月份了,所以除了感恩以外,透過這部落格比賽機會,鼓勵自己好好奮鬥。

第二坐時間已到,待續…

『你(祢)真好』從『那麼好』延坤出來的,問候語一年時間續廣徵

牧師改名「那麼好」 村民讚:人如其名

更新日期:2010/10/04 10:25 記者劉時均/花蓮縣報導

「你的名字真的就叫『那麼好?』」第一次聽到瑞穗鄉鶴岡村烏拉力部落牧師「那麼好」自我介紹,幾無例外都以為他在開玩笑,但村民談起他都讚說:「人如其名,真的就是那麼好!」

老家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部落的「那麼好」牧師是阿美族人,漢名林清盛,他為實踐推廣母語,三年前更名。他說,阿美族語的名字是「Namoh‧Arang」,音同「那麼好」,為了找到適合的國語音譯,「全戶政事務所的人都幫忙找到下班」,連「南無阿彌陀佛」的「南無」都有。

他覺得選個好記又好念的名字就可以,才決定改成「那麼好」。他笑著說,更名後,狀況接踵而來,包括健保卡、各式證件、產權證明等,所有跟名字有關的資料都要更新,全部改完就花了一年,還要通知各地朋友,「一度覺得換這個名字好像並沒有那麼好。」

他表示,搭機的時候,櫃檯小姐曾懷疑名字是假的,令他百口莫辯;每次自我介紹,總引來旁人滿臉訝異眼光,「這個人會不會太臭屁?」

「我看他們反應,就知道誤會大了」,趕緊拿出身分證「秀給對方看」,不用多做解釋,對方恍然大悟後,接著捧腹大笑。「怪名」讓他與陌生人接觸時,更容易打成一片。

「那麼好」感到原住民語言不斷流失,他選擇在後山傳道,全心投入部落重建工作。不只想要復甦語言,還想將科技帶進社區。「第一年真的是失望大於成就感。」他說,四年前,來到烏拉力部落,幾乎是一個人獨自努力。村中特產文旦,在社區一斤只賣六元,如果賣到外地是一斤卅五元。

早期他用小貨車幫村民載文旦到台北、彰化各地去賣,「有些民眾知道賣文旦的是個牧師,覺得很稀奇。」 林姓婦人表示,兩年前原還在外地工作,後來回到村裡,發現村裡改變很多,「因為他,我才想要留在村子裡工作。」

『你(祢)真好』是一語雙關,其一讚美天(上)帝與仙佛。其二讚美同奮不忘奮鬥真好。

妙處無窮!如何發文引用別人的文章

[無名小站操作教學]-妙處無窮!–如何發文引用別人的文章–

1、有許多人寧可盜用也不願意引用,實在可惜。(原因是因為對引用的認知有錯誤!)
2、正確的引用,必須發出引用通知!
3、正確的引用好處多多。
(可以獲得友誼;可以增加曝光;可以充實自己部落格內容:網摘師、推推王、、、)
4、正確引用的關鍵步驟。
5、快來練習吧!^^(讓你的好朋友或網友也學會引用,將來就可以引用你的文章囉!^^)

發出了引用通知的文章之後,
記得回來看看,是不是在這篇文章底下有出現你的引用通知文喔!
(順便試試點下引用通知文中所附帶的連結,是不是可以連回去你的文章,如果可以,那麼恭喜你,你成功啦!^^)

本文章引用至︰http://www.wretch.cc/blog/trackback.php?blog_id=pgmejo3&article_id=13766617

人生守則第十字『公』 將自私心換個公心

中華民國七十六年五月卅一日 教訊第四十二期第廿六版

『廿字』字義精解

人生守則第十個字︰『公』 將自私心換個公心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公」字的場合很多,這是由於公字的涵義十分的廣泛,但是如果用來說明道德的修持,處事的準則,一般均是拿它來顯彰一種無私的德行,所以「公」是與「私」相對稱的,舉凡是「公平」、「公正」、「公德」、「公開」,都是這一種意義。

天地無私並包容

自私是人性普遍的弱點,也是為禍的根源,小至個人感情理智的傷害,人與人間的糾紛,大至社會秩序的變亂,國家與國家的征戰,世界人類的毀減,無一不是因自私心理的作用,為了一己、一家、一國的利益,不惜用盡了各種手段去巧取豪奪;只知道有我(私)而不知有人(公),互相鬥爭侵略到最後同歸於盡才肯罷休,主要原因,就是脫離不了自私的作祟,喪失了公德心,也就是因為個人缺乏公德,才造成人格的不健全,而做出寡廉鮮恥的事,危害社會安定。

一個修道人沒有崇高的人格與公德心,那還談什麼修道,培功立德、造福人群呢?因此蕭師公在「廿字心花守則」中曾懇切的告誠我們必須「將自私心、換個公心」。所以我們要把握真理,自救救人;正本清源的方怯,只有加強奮鬥去除自私心理,惟有無私,才足以撥亂反正。師尊獻身興教,為國家為天下蒼生祈禱謀福,其一片丹心所秉持的胸懷就是大公無私,我們可從清虛集裡,師尊對「公」字的詠頌中體會:「天地無私並包容,不分畛域示大公,承天效法無他術,鑑淨衡平允執中。」其所謂「無私」,就是「公」德之義也!

以「公」德立身處世

其實一旦人人能夠無私,反足以成私,因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道理,至為明顯。中國古代聖哲老子即說過︰『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地之大也,不外乎一個「公」字,聖賢之所以為聖賢亦不外乎一個『公』字,所以能不能夠達成者,在於一念之間而已o

每個人若能以「公」德為心,以「同理心」行事,讓「公」德做為我們個人立身處世的要素,則人人必能抱定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決心,不計名與利;將個人的利害與國家之存亡結為一體。
  同奮們如能負起時代使命,每天切實倣四門功課日久成習,在日後也是一位大公無私,有公德心的人,相信在人道與天道上會有所成就。

一個人不能單獨在世上生存,在當前科學發達交通便利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群己關係十分緊密,個人與大眾社會互相依存,互相合作;社會愈是進步,分工愈是細密,人與人相互依賴的關係也隨之增加,公德的修養也顯得更為重要。除了消極的不妨害公共的利益外,積極的便是要為公眾謀福利;隨時為社會大眾服務,培養一種「大家(公)的事就是自己(私)的事」的服務熱忱,發揮「公」德之精神。

去私慾方能存天理

國父說:「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一個人生存在社會上,你的目的並不是在求個人的享受,而是要為人服務;並不是為求個人的私益的滿足,而是在謀大多數人利益與幸福的改善。這種積極服務的態度,就是以推己及人、大公無私的精神為基礎。
  是以,大公無私、自我犧牲之精神,乃人生最大的美德,也是人生最大的快樂,身為一個修道者,應去私慾存天理以「公」德修身,將觀念落實於行為上,將「公」德實踐於日常生活中,是足以利人利己,而達到聖凡平等、天人大同的終極境界o

「公」德須身體力行

要知道「大眾(社會)與我是一體」的共識,有良好的社會風氣,方有健全的個人和幸福可言。並且效法天地生萬物之大公無私之精神,為全體人類之和平謀福利,如此社會將因「公」德的發揮而成一股高尚風氣,你我所處的空間將呈現一片天清地寧的境界。所以說「公」德是維繫社會風氣,促使人類和諧進步的力量,我們坐豆能等閒視之而不身體力行呢?

宏揚帝教即為「公」

世界上凡是有正氣的宗教,都是拿愛心做為基本教義,因為宗教是救人的。救人的目的在於止亂,而亂的根源在於自私,所以要用愛心
來被除私慾,凡是能有愛心的人,
都是大公無私的人。地藏王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耶穌教主為了救人救世;甘願將自己的肉體釘在十字架上,讓祂不死的生命,永遠活在世人的心裡,古代大禹治水,連年在外奔走工作,三過家門而不人。地藏王、耶穌、大禹之精神都值得讓後人讚揚,原因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美德― ― 自我犧牲,大公無私o
 

我們天帝教的時代使命是為了化延、並化解世界核戰毀滅浩劫,及促進早日實現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而奮鬥,其奮鬥目標在於以民族平等、宗教大同、世界大同為追求之鵲的,其要求教徒同奮就是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早晚祈禱誦誥,培養正氣,進而喚起世人從根自救。

實例一︰

祁黃羊舉方,大公無私

春秋時,晉平公有一次問祁黃羊說:

「南陽縣有個縣長的缺額,你看,到底該派誰去當比較合適呢?」

祁黃羊毫不遲疑地回答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了。我想他一定能夠勝任的!」
平公十分驚奇地問他: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為什麼你還要推薦他呢?」
祁黃羊說:,
「你只問我什麼人能夠勝任,誰最合適;你並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於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
解狐到任後。替那裡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
過了一些日子,平公又問祁黃羊說:「現在朝廷裡缺少一個法官。你看,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祁黃羊說:「祁午最能夠勝任的。」平公又奇怪起來了,問道:
「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怎麼推薦你的兒子,不怕別人講閒話嗎?」
祁黃羊說:
「你只問我誰可以勝任,所以我推薦了他;你並沒有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當上了法官,替人們辦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孔子聽到這兩件事,十分稱讚祁黃羊。
孔子說:
「祁黃羊說得太好了!他推薦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標準,不因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見,便不推薦他;也不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便不推薦。像祁黃羊這樣的人,才夠得上說:『 大公無私』啦!」

實例二︰

子文重法紀,方正公平

楚令尹子文的族人有犯法的,法官下令逮捕他;後來聽說犯人是令尹的族人,法官就把他釋放了。子文知道後,把法官叫來,責備他說:「國家所以要設立法官,就是要處置觸犯王令和偵探違背國法的情事。一個正直的人在辦理法律案件有時很溫柔,但不會撓曲;有時很強硬,但不會武斷。現在你背棄法令而釋放犯法的人,就是執法不正直、居心不公平。難道是我平日有營謀私利的念頭嗎?為什麼法官遇到我就不依照法令辦案呢!我當令尹而領導士民,士民有時候還抱怨我不能使他們免於法律的制裁。如今我的族人犯了法,眾人皆知,要是法官為了討我歡心而釋放他,這樣就等於向國人宣布我向來辦事不公正。掌握一國的權柄,卻以私心著稱;與其活著而不合正道,我倒不如死掉算了。」
  隨後令尹子文派人把族人押到法官那裡,吩咐道:
「要是不依法施刑,我將以自殺來向國人謝罪。」
法官害怕了,終於把令尹的族人處死。
楚成王聽到這件事,連鞋子都沒穿,就趕緊跑到子文的家裡,向他慰問道:
「寡人年紀小不懂事,任用的法官不妥當,以致違逆了您的心意。」
於是楚王就貶退怯官而尊重子文,把內政也交給他掌管。
國人知道了這件事,都說:
「像令尹這樣的公正,我們還擔心什麼呢?」 於是楚國人作了一首歌,大家高高興興地唱著:「子文族人,犯罪不輕;法官饒他,子文不聽。顧念民情,方正公平。」

日沾御爐之香,夕醉玉瓊之液 林光幽

日沾御爐之香,夕醉玉瓊之液  林光幽

中華民國七十九年二月廿五日 天帝教教訊 第73期第30版

自賜予道號的那時刻起,他就揣測著道號的意義,也一直問著自己,到底什麼事可以去開創?也值得去開創?直到有一天,在為台南市辦事處籌備工作而忙上忙下時,他頓悟了!內心充滿了無限的喜悅,只因為他找到了值得去做的一種新事業。在克服人道上的困難後,他毅然決然的擔任起台南市初院專職的工作,他的抉擇值得同奮們效法與讚揚。他就是「光創」…台南市初院的廟公。「廟公」是光創三年多來,以教院為家,默默為台南市初院同奮服務,任勞任怨贏得同奮們的尊敬,所得到的「雅號」。確實,台南市初院,從無到有,從稍具雛形到現在的規模,光創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
  活在這個世界上,人需要智慧,一個人如果能夠感覺到自己越來越好,就是最大的滿足,這樣的人算得上是有智慧,但能認識自己應走的道路,而不斷地走向完美境界的人,更是真正富有智慧的人。真正富有智慧的人,最能善用自己的智慧,貢獻出他們的力量,促使人們朝著更完美境界前進,他幫助別人去體驗生活,去適應生活,也教導別人如何活得更好,更能因此與師尊之訓示:「存天理、去私欲」、「正己度人」不謀而合,由此觀點來看光創;一心為著台南市初院的同奮來奉獻自己,只期求每位同奮能更好,能有更好的道場,應稱得上是真正富有智慧的人呢!在未擔任專職工作前,光創有一番不錯的事業,月入數拾萬元,但是他卻認為專職的工作可以賺得更多無形的財富。三年多來,光創的生活若用兩句話語來比喻是再適切不過了,亦即「日沾御爐之香,夕醉玉瓊之液」,確實光創早、午、晚皆須清理光殿,更要主持午課會禱,有時更要客串晚課司儀,有空時即上光殿靜參,這種生活的境界,能不讓人羨慕嗎?正如光創自己所說的,每天在清理光殿的時候就是與「殿主」溝通、親和的時刻呢!也因此光創得到的比別人更多,他的氣質變得更純厚,,心胸亦變得更寬闊。記得有次在「大家談」的親和集會上,有位同奮說他與另一同奮正處於很尷尬的情況,本來兩人無所不談,但最近卻因為小問題而不說話,光創即鼓勵此位同奮應「破相」,主動的去問候另一同奮,一次、二次、三次,相信必能和好如初了!認識光創的人,都相信光創是變了… 變得更有智慧,更有慈悲的人。

你相信嗎?光創常常在光殿上一邊誦誥,邊流眼淚嗎?這是因為他有感於師尊的辛勞,同時也感於「下民之沈淪」,「人心之溺乃趨於邪」其哀求上帝能喚醒世人的慈悲心之自然流露了。此心境惟自己去體驗才能瞭解吧!

總之,人活著就是要做一個有用、善良,對自己能力有信心的人,讓自己活得更好,也讓別目活得更好,這是光創所追求的理想,相信也是每一位同奮共同追求的目標。

煩惱體認―向己奮鬥 台南市初院高光際

煩惱體認―向己奮鬥  高光際  來源︰天帝教教訊雜誌

一、前言

諸事不順,煩惱四起,命運無常乃至道業不進,其源頭在於我執,即認假我為真。去我執之最佳途徑在於全心全意歸依  天帝。真正完全的歸依 天帝,需要透過自我奮鬥、動心忍性,’做到完全的犧牲,絕對的謙卑及對萬事萬物圓融的慈悲與愛心。
二、緒論
  回想當初六年前參加帝教奮鬥的行列,由於個人的生長及教育背景,對道學幾乎一無所知,幸好當時身體情況不佳,一直受到氣血不順、失眠及皮膚病的困擾,憑著對帝教一點點的信念及對治癒病痛的渴望,不斷奮鬥,同時又受到  師尊、師母及諸天仙佛的特別愛護與照顧,多年來細心給與弟子診病診心,使我磨練出一點心得來,特此提出報,與同奮們共享。相信大部份的人都常常會碰到不如意的事情,有許多人的心情常被這些不如意的事牽引著,再加上每天情緒上無名的高低起伏變化,造成心情始終無法開朗起來,命運好的人是如此,命運差的人更是如此,常常感我所受的苦難與折磨真是筆墨難以形容,大概這個世界上沒有比我更痛苦的了。再加上受到生老病死的威脅,我們可得到的結論︰幾乎就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是痛苦的,也是悲劇的。

由於種種的機緣,我們皈依了  上帝,有了信仰,在了悟生命的意義與生死的究竟之後,精神上有了依靠,按理說應該看破了一切,能與上帝常相左右,享受那永恆精神生命的高級滿足感,但事實上並不盡然如此;假如能靜下心來誠實的面對自己的思維,看看自己的真面目,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內心事實上竟充滿了放蕩、情慾、貪圖享受、驕傲、嫉妒、虛榮、瞋恨及偏見等,大概所生的心病都不出這八項。事實上我們也不必太失望與自卑,在這世界上除了已證道成聖的人以外,其他所有的常人都或多或少具有這些煩惱,常使我們陷入痛苦的深淵。

研究命學的人都會知道,一個人命運的好壞跟它內心所受到這八項煩惱的熏染程度有很大的關係,心胸開擴,大公無私而又謙虛和氣的人,不論做任何事都能平穩順利,福報名利不求自來。反之充滿私心、情慾、嫉妒… … 等等的人,卻事事不順心,妄求福報卻一無所獲,甚致命運乖離多變,苦不堪言。有了這層認識與感受之後,很明顯,要改造命運,減少煩惱與痛苦,唯一的辦法就是要好好的清理這顆充滿污穢的心,把這顆煩惱具足的假心,經過種種堅苦磨練,動心忍性,最後貪念妄心漸除,呈現出一顆虛無的真心,也就是赤子之心。所以修道,下焉者可以為己造福造命,上焉者可以成仙成佛,它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實在不可掉以輕心。

三、煩惱之根源

佛教的唯識宗將人的思維念頭(心所有法)分成五十一種,其中有好有壞。壞的念頭是造成人類煩惱痛苦的原因,在這許多造成人類煩惱痛苦的念頭當中,有六項煩惱是最根本的,其他煩惱念頭都是由這六個根本煩惱所因緣結合變化而成的。換言之,若這六個根本煩惱能減除,其他所有煩惱念頭都無從生起。這六個根本煩惱分別為貪、瞋、慢、痴、疑及不正見。

訊教砍帝.天

一、貪:即是貪求一切具為己有,此項包括肉體上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對物慾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貪求,及精神上對名利的貪求。

二、瞋:即怨恨心,別人有損於我的名利人格等等,我即瞋恨入骨。

三、慢:我是高人一等,與眾不同,應受特別重視與特殊禮遇。
四、疑:對所信之教義常起懷疑。
五、痴:沒有智慧,說的清楚一些就是無法體天心之意。
六、不正見:即自我的偏見。
  這六種根本煩惱與前段所述之八項心病是相通的,只是名詞不一樣而已。後面三種,疑、痴及不正見,事實上是沒有智慧所造成的。前面三種,貪、瞋及慢,可以看出是我執所造成的,就是因執著有這個『我』,想要使這個『 我』 更享樂、更美好、更大、更有名、更為人所尊重、讚美所造成的。因此我們只要忘掉這個「我」,就沒有前三項的煩惱,又因為『 無我』而能漸生智慧,後三項煩惱也能自然根除。因此去除一切煩惱的癥結在於如何去除這個「我」。

基督教說人是生而有罪的,這個先天帶來的罪是人的原罪。這原罪的來源要追溯到人類的老祖先亞當及夏娃,他們因偷吃了上帝禁止他們吃的善惡果, 上帝要懲罰他們,而使以後的人類有受不完的苦。上帝懲罰亞當、夏娃的關鍵是在他們違背了與  上帝所訂的合約。若再往上推,亞當、夏娃之所以會去違背與上帝訂的合約,是因他兩人先有了自我意識,因為有了自我意識而無法看清事實,最後受到蛇(撒旦)的引誘而去犯罪。因此基督教的原罪論之根本來由是人偏離了 上帝,有了自我意識所造成,因此人的痛苦來由是人有了『 自我』 。

由此看來耶、佛二教的教義雖然不同,然其結論根本是一樣的 事實上其他各教派的教義也是如此,說法雖不一,但其最後結論也都是一樣的:造成自我痛苦、輪迴、墮落的根本源頭是因為『 有我』 。然而我們為甚麼會有這個『 自我』?這個問題在各宗教都沒有清楚的說明。佛教說是由於無明,即不明的原因所造成的,這個說了等於沒有說。既然我們無法知道執著自我的來由,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去除『 自我』 的執著,變成『 無我』。

四、「忘我」之最佳途徑

各位可以自己試試看如何去忘我。真是無從下手,這個我不是飛奔到這裡,就是飛奔到那裡、天涯海角,過去現在,狂奔不已,根本就抓不到,也忘不了,我之所以不能把我忘掉之道理很簡單,就如同我之無法將我由地面上抬起來一樣,這是違反物理學定律的(因為沒有支撐點),因此我是不可能用我之力將我忘掉。既然我是無法忘我,到不如把它鎖定到一個安全的定點,依照帝教及師尊的理念來看,我認為最安全的方法能達到究竟的忘我就是把這個狂奔的我鎖定到上帝那裡(以上帝為忘我的支撐點),把我的心歸依到  上帝那裡,說的明白些就是上帝住在我心裡,我不離上帝,我的思想意念完全來自於  上帝,如此一來我的意念全部都是上帝的意志,我與  上帝合而為一?我自然就沒有了。(理論上我也可以將我鎖定到其他任何事務上以達忘我,但這些方法皆不安全,且不能達至究竟的忘我。)

有了這一層認識後,要達到忘我的境地,還是非常的遙遠,尚需要做到三項高度修養。

第一要『 完全的犧牲奉獻』 ,不但要為上帝出心、出力、出錢,在所有的自我意志及貪念行為下都要為  上帝而犧牲放棄掉,也就是要絕對的服從上帝的旨意,以上帝的旨意為我的意志。

第二、要做到『 絕對的謙卑屈渺』 ,自視在眾人以下,將一切成就歸諸於上帝,受到讚美不心生歡喜,受到輕視、屈辱也能毫不放在心上。第三、要有『 圓滿的慈悲與愛心』 ,上及尊高的宇宙主宰,下及卑微的動物、畜生、花草以及對待一切萬事萬物都要有圓融的愛心。我們要做到去愛最卑微無用的人,也要去愛心頭最恨的敵人。

五、結論

要能做到以上三點高度的修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做為一個天帝教徒,除了每天須要完全遵照師尊指示做好四門基本功課外,還要常常保持一顆積極奮鬥的心,不怕苦、不怕難,不達根除人類最大敵人…『自我的執著』,永不終止。在奮鬥的過程中也常會困苦難熬,心生退志,或意志不堅,消極不前的狀態,這時候應該靜下心來好好想想師尊、師母六十多年來的慘澹奮鬥歷程,他們所遭受到的困苦與打擊要遠遠超過我們,這種因觀想而受感動的生效法之心,是我們帝教同奮最好的奮鬥精神來源,願大家善加體悟。最後你我同是受苦人,願能深切認同,相互勉勵,為消除「我」這個敵人來共同奮鬥!

莫妄想 台南市初院 饒敏饒

莫妄想     台南市初院  饒敏饒

在生活當中,常常有「意外」、「逆境」、「打擊」,種種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我們是否能夠把它忍下來,化解開來呢?相信這是件非常不易做到的事情。經常因為別人的評價及謠傳而煩惱的人,往往會因為胡思亂想,而摧毀了美好的前程。

受教於馬祖門下的無業禪師,無論聽見什麼都只說一句,『莫忘想』,仔細想想,再也沒有比這更精要的至理名言了,人一旦執迷於妄念,便如野馬脫韁,不知止境,由妄心生妄想,因疑心生暗鬼,往往令人深受困擾,最後甚至因『相由心生』,竟然連外貌皆變了樣,如果你我終日皆受到妄想困擾擺佈,人生還有美景當前的可能嗎?

一個被輿論抨擊,,卻口口聲聲說不在乎的人,可能更會拘執於無意義的瑣事之上,使心胸無法舒展。其實,凡事不必向外求,只要修心養性,深入內心尋求,便可覓著真正的自我。當無法破除執著時,先找到自性吧!

禪宗祖師達摩大師,有一日聽見弟子說「自我的一切皆為空」時,便訓誡弟子們,必須將為空的那個「空」捨棄。

「無為無事人,猶遭金鎖難。」此話的意思,就是說早已開悟之人,亦會被自認為開悟的金鎖所束縛。終日沈醉於自我優越感中的人,必定無法參透生命的真諦,必須有拘執俱無的空心,且不為此心所拘束的性情,才能有悟道的可能。人總是竭盡心力追求真理,然而,即使追求到真理,而心靈並不清淨純真,又有何意義呢?「真心是道場」,很多人都祈求清淨的環境,其實,只要心靜,四方皆道場。

「禍從口出」,須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你的口可以立功、立德、立言,相對的亦能使人損德,給你造下無邊的「口業」!所以說,言語最可怕了,它可以因一句話而救人一命,亦可害人陷入痛苦的邊緣中打滾;一聲使人笑,一聲讓人哭,說有多可怕就有多可怕。真所謂「人言可畏」啊!修道之人,先要使六根清淨,要想清淨六根,先必須治自己的心,如何醫治呢?那就得時時反省懺悔,做到「常見自己過,莫言他人非」,聽到謠傳時「莫妄想」、「做個無為無事之人」。才能使心不受到干擾。猶如天上明月,萬里晴空了無牽掛。『即心即佛」的境界,不是在於此嗎?

「瞋恨心」是一種無形的殺手,雖然你已經吃素,不殺生,但是心中常有恨意也是犯了殺戒,起心動念中沒有發出玆悲心,而常起惡念,就已經有了過失了。珍惜善緣,摒棄惡緣吧!曾經相識,又何必生怨恨,能「愛你的敵人」就是慈悲,其實你的敵人都是最親近的人,若不相識,你也無從怨起,一切都是因緣生滅啊!人生不過數十寒暑,人將死時,想想自己留下了什麼功績給後代子孫,培功立德都來不及,那有時間言人短,再造萬孽呢?

在修道的歷程中想與人競賽,是要靠心智而非用心機,要超越他人,而不在於毀謗,願與同奮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