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始真人研究 張煒玲

文始真人研究(一)文/張煒玲
研究緣起
  民國七十七年,敏史發願於成功大學成立「宗教哲學研究社」,兢兢業業於社務,七十八年初師尊召見,明指道教文始派修行與帝教無為法靜坐之相同點,並期許戮力研究,揭發二者之異同。於是碩士論文以研究文始真人為方向,多年的研究,深感其學浩瀚。
  今陝西省周至縣之樓觀台其地被奉為「道之源、仙之祖、教之本」1之道教聖地,地位隆崇,有「仙都」、「天下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之美稱2,樓觀聖地之形成與樓觀道派派祖尹喜之神化相表裡,《樓觀本記》與《樓觀先生本起內傳》是敘述樓觀聖地之作,開宗明義即指樓觀聖地之說源於關令尹喜聖人之崇拜。
  歷來尹喜真人地位隆崇,如唐‧吳筠作〈文始真人詩〉云:
  「文始通道源,含光隱關吏,遙欣紫氣浮,果驗真人至;元誥已雲錫,世榮何足累,高步三清境,超登九仙位。」3
  元朱象先撰《終南山說經臺歷代真仙碑記》(以下簡稱為《碑記》)稱尹喜為「九天仙伯文始先生無上真人」,元順帝至元三年,封尹真人為:「無上太初博文文始真君」4,元張雨撰《玄品錄》,將尹喜真人列為最高的道德品首位5,《諸真宗派總簿》有載「道祖:尹喜派」,尹喜真人與老子並為道教之道祖,其地位隆,境界高矣。依傳說文始先生尹喜真人傳下三個系統:
  (一)樓觀道派:依據《碑記》所載,詳見《中唐以前道教樓觀派史研究》(敏史著)
  (二)文始法派(丹鼎先天無極道派):「大道淵源始於老子,一傳尹文始即關尹子,尹傳麻衣即李名和,李傳陳希夷,陳傳火龍真人,火龍傳張三豐。」6
  (三)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傳記所載,綜合其傳承如下:尹喜真人──尹軌──杜沖──彭宗──宋倫──馮長──姚坦──周亮──尹澄──王探──李翼──河上丈人──安期生──馬鳴生──陰長生──徐從事──魏伯陽──張道陵──王長──趙昇──李亞。
  依此三系統,樓觀道派奉尹喜真人為派祖,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鑑》所載之傳說:張道陵亦為尹喜真人一派,尹喜真人之地位普受道教所推崇,至於丹鼎派之文始法派亦被尊為老子大道之始傳者,同時歷來修仙者言仙家大道,均謂成就以文始派最高超,有云:「道門丹道派中,以重陽派最大,而以文始派最高。修文始派之虛無大道,下手最難:全在修一己真陽之氣,以接天地真陽之氣,盜天地虛無之真機,以備我神氣之真機,看來似無邊際,又無落腳處,實則只要工夫做將去,自能體會到虛中有實,無中有真。」7
  所謂文始派修法最高,《僊學真銓》亦力主之,認為其餘丹法,即上乘者亦有所失,惟此派之虛無大道「最圓明澄澈而無渣滓」。尹喜真人亦受修仙者流重視,由此可知也。
關令尹喜傳說之考證
  樓觀道派自稱法脈源自關令尹喜,直承老子;道派之名曰樓觀,亦是源於關令尹喜故宅之傳說:「樓觀者,昔周康王大夫關令尹喜之故宅也。以結草為樓,觀星望氣,因以名樓觀,此宮觀所自始也,問道授經,此大教所由興也。」1
  傳說關令尹喜觀星望氣之草樓,位於終南山北麓,今日終南樓觀有尹喜故宅─樓觀臺、說經臺、老子墓、老君煉丹爐、老君昇天石及宗聖觀等遺蹟,它反應在樓觀這個地方,老子與關令尹喜傳說之盛,樓觀道派承北方道教宗老子之傳統,然並不似張道陵、寇謙之造構老子降授之神跡來突顯派祖地位,而直以《史記》〈老‧莊‧申、韓列傳〉所載:老子過關、請老子著《道德經》的關令尹喜為派祖,藉老子與關令尹喜之同時代性,彰顯關令尹喜所傳的樓觀道派之正統性。然,樓觀道派果是先秦尹喜所開創?非常值得探討。
第一節
一、先秦之關尹
  先秦典籍中,有見老子與關尹或關尹子之記事,至於「老子與關令尹喜」並列,則首見於《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載: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迺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迺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史遷記此事,不知何據?羅根澤先生推測「疑本於古本《關尹子》」2,《關尹子》是書也,《漢書》〈藝文志〉道家類著錄「關尹子九篇」3,《魏晉南北朝藝文志補》及《隋志》、《唐志》皆不著錄,殆佚久矣,今本《關尹子》出於南宋永嘉孫定家,為依託之作,世有定論。所以羅根澤先生之推測無所驗證,史遷記此事,雖不知何據?但提供了三項可資考證之傳說,而此三項傳說亦留給後人想像、創作之根據,其一為:老子去周出關;二為老子至關,授關令尹喜上下篇;三為老子莫知其所終。此三點為後世神仙家及道士充分繁衍。
  研讀古籍,由於沒有標點符號的標註,句讀中有很大的差異,〈老子列傳〉之「關令尹喜曰」此五字即為一例,關令尹喜可解釋為:
  1.姓關名尹,令為衍字,喜為喜悅貌。
  2.姓關名尹,令為職稱,喜為喜悅貌。
  3.姓關名喜,令尹為職稱。
  4.姓關名喜,令為衍字,尹為職稱。
  5.名喜,關尹為職稱,令為衍字。
  6.姓尹名喜,關令為職稱。
  第一、第二種看法認為姓關名尹,查諸先秦諸子書中,確有稱關尹或關尹子者;第三、第四種的看法認為姓關,查漢《風俗通》有載關姓,乃「關令尹喜之後」之語;第五種解法認為「關尹為職稱,令為衍字,喜為人名」,考諸典籍,確有「關尹」之職:「周之秩官有之,曰:敵國賓至,關尹以告,行禮以節逆之。」4是周之關吏稱為關尹,並認為《史記》中「令」字為衍文,東漢班固於《漢書》〈藝文志〉載:「關尹子九篇」,自註曰:「名喜,為關吏,老子過關,喜去吏而從之。」5東漢高誘注《呂氏春秋》亦云:「關尹喜,師老子也」6,又題「關尹,關正也,名喜,作道書九篇。」7皆以關尹為官名,喜為人名,採第五種看法;東漢又有認為是「姓尹名喜,關令為職稱」之說,如歷仕和帝、安帝、順帝三代之李尤,作〈函谷關賦〉直云:「嘉尹喜之望氣」8,《莊子》〈達生篇〉「子列子問關尹曰:至人潛行不窒」,對「關尹」二字釋文曰「關尹:關令,尹喜也」9,採第六種看法。
  以上六種觀點未知孰是,對《史記》「關令尹喜」此句,由於句讀不同,而有不同之解釋。查諸先秦典籍,發現並無「關喜」、「尹喜」之記載,但有與老子之道極相似之「關尹」。
(一)關尹思想
  先秦典籍,提及關尹者有《莊子》、《呂氏春秋》、《列子》等書,《列子》成書晚,東晉張湛序《列子》謂過江時僅存〈楊朱〉、〈說符〉、〈目錄〉三卷,後又得二種殘本,方合成全書,可知《列子》後二篇乃張氏原本,前六篇雜湊而成,故不免有前後重複或補綴之跡,因此,《列子》非先秦之作品,然其中多載有關尹記事,《關尹子》是書,於東漢班固撰《漢志》時猶可見,因此,《列子》〈楊朱〉、〈說符〉二卷所載關尹事,其載必有所據,故也不廢其為探索關尹之補助線索。
  《呂氏春秋》〈不二篇〉舉天下豪士有十人,關尹列於第四位:「老聃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貴廉,關尹貴清,子列子貴虛,陳駢貴齊,陽生貴己,孫臏貴勢,王廖貴先,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豪士也。」10
  將關尹思想簡稱之為「貴清」,《莊子》〈天下篇〉亦載:「關尹曰:『在己無居,形物自著,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嘗先人而常隨人。』」
  簡單地說,關尹在「鑑照萬物」,立據點在「虛己接物,獨主清靜」。〈天下篇〉這段思想,在唐宋後人所依托之《文始真經》中有收錄,逍遙子牛道淳與抱一子陳顯微贊此乃聖人「動靜無心」之為11,今人熊十力先生析論《天下篇》關尹學說,道:
  「在己無居:居者,藏義。無居,謂無藏,空一切障也,是體乎真空也。(真實而空,曰真空。此空,非空無之空,乃以無形、無象、無作意、無感染等義,說為空。)形物自著,真空而妙有也。真空故成一妙有,不空,即是對礙,焉得肇群有、著形物乎?其動若水、其靜若鏡二語,不可分析去理會,蓋動靜一原,若判而二之,則非其旨矣。宋明理家,其學多緣於道,而稍參以禪,往往求所謂靜若鏡,而失其所謂動若水,此其流弊甚大,而實未聞關學。……關氏就心德而言:心之體,原是動若水、而靜若鏡的。吾人不能保任與涵養之,則蔽於物慾,失其動靜合一之本體。夫心:動用不息者也,故言若水,是生生活躍之極也,然常動而常寂,非昏擾之動也,故又言其靜若鏡。」12
  熊氏之析論,精妙也,關尹提出心之體在常動而常靜,其動若水而能生生活躍,其靜若鏡、以鑑照不離本心,以此常保真空,自得妙有,比《呂覽》撮要為「關尹貴清」,更深一層。
  後人亦引證關尹這清靜虛己思想,來說明列子的貴虛,並加以闡釋,其文為:「關尹喜曰:『在己無居,形物自著,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故其道若物者也。物自違道,道不違物,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迎而能藏,故能勝物而不傷。」13以虛己、心清若鏡、動若水來待萬事萬物,自能鑑照之而不離本體,亦不為物所傷。
  因此,《莊子》〈天下篇〉評老關學說曰:「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與神明居,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關尹、老聃聞其風而悅之。」即要能體認存在的本體,凡是有形象之事物皆不足以當道的本體,所以總要淡然向著超形象的神明(本體)去求得14,故要能不為物之形象所限,存在的本體在神,神全則不為物所害。
  在《莊子》〈達生篇〉,《列子》〈黃帝篇〉皆有載關尹回答列子「全神」之問:「子列子問關尹曰:至人潛行不窒,蹈火不熱,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憟。請問何以至於此?關尹曰:是純氣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居,吾語女,凡有貌象聲色者,皆物也。物與物何以相遠?夫奚足以至乎先?是形色而已!則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無所化。夫得是而窮之者,物焉得而止焉?彼將處乎不淫之度,而藏乎無端之紀,遊乎萬物之所終始。壹其性、養其氣、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無卻,物奚自入焉。夫醉者之墜車,雖疾不死,骨節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墜亦不知也,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中,是故迕物而不慴。彼得全於酒而猶若是,而況得全於天乎?聖人藏於天,故莫之能傷也。」15
  在此,關尹強調認識物之本體及其外在的形色變化,而又不拘泥於其中,能保持「在己無居,形物自著」之真空妙有態度,並以「壹其性、養其氣、合其德、通乎造物者」,終能「守全於天」,物莫能入、莫能傷,則水火萬物不能害也。
  「清」的對象又如何呢?見諸《呂氏春秋》〈審己篇〉及《列子》〈說符篇〉載:「列子學射,中矣,請於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對曰:『弗知也』。關尹子曰:『未可。』退而習之,三年,又以報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關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獨射也,為國與身,亦皆如之!故聖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以關尹回答列子問射中之道,來進一步闡揚心之體,射中之道不在於箭(物)之中鵠的,而在於心之瞭悟入於道,清的對象在於「己」,在於「所以然之」本心。關尹貴清之學,于于已見眉目矣。從以上諸點中可瞭然關尹「未嘗先人而嘗隨人」之主張,不設成見(不先人),虛心應物,至外物真相一一映現於心中,而不事先妄加論斷。誠如〈天下篇〉所言老、關之共同主張之「濡弱謙下」論:「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
  由此,回閱關尹思想,更覺其精妙。因此顧頡剛先生歸結老、關學說深旨:「老聃要不傷身,關尹要不傷知;老聃要寬容萬物,他是鑑照萬物。」16老、關思想有如此雷同近似處,所以顧頡剛有「恐怕老子書中,亦有關尹的成分在內吧?」17之疑,許地山更推測曰:「關尹或許是承傳老聃學說的第一代弟子。」18並言關尹是發揚清靜論者19,事甚顯然。
(二)關尹其人
  關尹與老聃其學「常寬於物,不削於人」20,莊子推崇為「古之博大真人」21,戰國末年,關尹學派與其他學派並行22,建立一學派傳世之關尹,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中國隱者之流,出現的很早,《論語》中的長沮、桀溺、荷蓧丈人等都不曾留下真實的名、姓。關尹,史遷不為其作傳,後人考證,認為關尹即環淵23,或疑關尹喜即秦失24,或疑關尹即壼丘子林25,各有所論,但詳加考證,以上三論實無確切之關係為佐證,筆者認為關尹即是關尹。關尹是關吏乎?抑或姓名乎?見諸《莊子》〈天下篇〉評述先秦各家學派,其依序為:墨翟、禽滑釐;宋鈃、尹文;田駢、慎到;關尹、老聃;莊周、惠施。《呂氏春秋》〈不二篇〉所論十豪士,其序如下:老聃,孔子,墨翟,關尹,子列子,陳駢、陽生,孫臏、王廖,兒良。都是直稱人的姓名,或存其姓而加以尊稱,據此關尹可說就是姓關名尹,但猶不盡然,《呂氏春秋》〈審己篇〉載「列子學射,請於關尹子」記事中,對關尹之稱謂有二:「關尹子」或「尹子」26,莫非是關尹姓「尹」?否則何不稱「關子曰」,而言「尹子曰」。那麼「關」字,乃專指尹子之職稱,以別於其它姓尹者。若是,「關尹」解為「姓尹之司關者」, 似無不妥。史遷記曰「關令尹喜」,或許是太史公欲明白表示先秦之關尹,其真面目為「姓尹之司關者」,故以「關令尹喜」稱之。
二、兩漢、魏晉時期關令尹喜之神化
  兩漢、魏晉時期,關令尹喜傳說延著《史記》所載及老子之神化而不斷敷衍,李尤之〈函谷關賦〉可為證,其云:「惟函谷之初設險,前有姬之苗流,嘉尹喜之望氣,知真人之西遊,爰物色以遮道;為著書而洎留。……」27已載尹喜有望氣之能,預知老子西遊而等候。西漢之季,劉向撰《列仙傳》,原本早佚,今本非其舊,係魏晉人所偽託者。
  今本《列仙傳》載「關令尹喜」如下:「關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內學,常服精華,隱德修行,時人莫知。老子西遊,喜先見其氣,知有真人當過,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為著書授之,後與老子俱遊流沙、化胡,服苣勝實,莫知其所終,尹喜亦自著書九篇,號曰關尹子。」28
  讀東漢李尤〈函谷關賦〉及魏晉人依托本《列仙傳》,知所述關令尹喜生平,與《史記》載老子、關令尹喜事有極大關連,如下簡表之比對:
  —————————————┬———————————————
  《史記》書老子      │《列仙傳》書關令尹喜
  居周,為柱下守藏史    │周大夫
  脩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勝│隱德脩行,時人莫知,服苣勝實
  為關令尹喜著書上下篇   │亦自著書九篇,號關尹子
  去周出關,莫知所終    │與老子俱遊流沙、化胡,莫知所終
  —————————————┴———————————————
  表一:《史記》載老子與《列仙傳》載關令尹喜比對表
  可知今本《列仙傳》對關令尹喜生平之敷陳,乃以肯定老、關之師徒關係為出發點,再以《史記》老子之生平記載為範本,尤其是在著書方面敘述最可看出,其謂「老子著書《上下篇》」、「關令尹喜亦自著書九篇,號《關尹子》」,此「亦自著書」之「亦」字,最能顯示是以《史記》老子為範本。
  關令尹喜的神化除以《史記》〈老子列傳〉所載依據外,又與老子神化相推演,在佛教興盛前,對關令尹喜之神化多以神仙家的觀點來描述,如修行方法上:善內學、常服精華、服苣勝實,具望氣之能等;佛教興盛後,道、佛間之抗衡力頗大,此時不只造構老子西出化胡、也編造關令尹喜輔翼化胡,今本《列仙傳》係魏晉間人所偽。魏晉時佛教已盛,為彰顯道教優於佛教,故杜撰關令尹喜與老子俱遊流沙、化胡之事蹟,《文始先生無上真人關令內傳》為敘述關令尹喜輔翼化胡之代表作29。
  佛教興盛前,對關令尹喜之神化增添,主要表現在修煉術及異能上,即「善內學、常服精華、服苣勝實」及「望氣」,這些也反應了兩漢成仙方法之傳說,關令尹喜之 服食品為「苣勝實」,學仙者視為五穀之長,為長生之方,據《五符經》載:「胡麻本生大宛,又名苣勝,服之不息,與世長存,五穀之長也。服之可以知萬物、通神明。」30可知:「苣勝」此物乃「胡麻」也,關令尹喜以服食胡麻之果實為修煉長生輔助方,服之不息,故能知萬物、通神明而見「紫氣東來」,預知老子將西度函關,尹喜具「望氣」術之神化增添,此與兩漢時期老子神化為氣有關,東漢末年,時人不僅以老子為長壽之人,並神化老子視為道體、為氣,加以立祠祭拜,如《水經》〈濄水〉注有載桓帝建老子祠:「濄水又北,逕老子廟東,廟前有二碑,在南門外。漢桓帝遣中官管霸祠老子,命陳相邊韶撰文。」
  於「邊韶老子銘」一文中,有「本於史記並益以當時之傳說者」之語,其化身說如下:「老子離合於混沌之氣,與三光為終始,觀天作讖。昇降斗星,隨日九變,與時消息,規矩三光,四象在旁,存想丹田,太乙紫房,道成身化,蟬脫渡世,自羲、農以來,世為聖者作師。」31
  言「隨日九變」知老子變化無常,「存想丹田,太乙紫房」則為方仙道依據之方術,乃養壽成神仙之法,老子「道成身化、乃養壽成神仙之法」,老子「道成身化、蟬蛻渡世,世為聖者作師」此化身說奠基於老子為道體,在東漢明、章、桓帝之際,王阜作〈老子聖母碑〉即有此觀念:「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遊六虛、出入幽冥、觀混合之未判,竊清濁之未分。」32據此老子生於天地之先,為道體,能浮遊六虛,體輕如氣,已是「以氣化身」之代表,故神化關令尹喜以「望氣」之術預知老子之西遊。
  老子西遊、入狄夷之傳說極早。如《後漢書》〈襄楷傳〉云:「延熹九年,楷自家詣闕,上書曰:……聞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老子入夷狄為浮屠」之說,似早於桓帝前,據生於漢章帝,歷仕安帝、順帝、桓帝三朝之馬融,曾作〈樗蒲賦〉,有曰:「昔有通玄先生,遊於京都,道德既備,好此樗蒲。伯陽入戎,以斯消憂。」33
  老子西去作樗蒲之故事,於魏、晉仍流傳,如《晉中興書》曰:「侃嘗檢校佐吏,若得樗蒲、博奕之具,投之曰:樗蒲,老子入胡所作,外國戲耳。」34晉‧張華《博物誌》亦云:
  「老子入胡日,作樗蒲焉。」35老子入戎以樗蒲消憂,或入胡作樗蒲,疑當由老子入夷狄為浮屠之說轉加附會而來。東漢時傳說「老子入夷狄為浮屠」,三國已有老子教化胡人,為佛之師的傳說。如《三國誌》〈魏志〉裴松之注引魚豢《魏略》〈西戎傳〉云:「《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蓋以為老子西出關,過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屬老子弟子,別號合二十九,不能詳載,故略之如此。」36
  魚豢,魏明帝時為郎中,卒於晉武帝太康之後,《魏略》大概作於曹魏之末。與魚豢大約同時,有杜摯作《笳賦》,在其序中說:「昔李伯陽避亂,西入戎。戎越之思,有懷土風,遂造斯樂。美其出入戎貉之思,有大韶夏音。」37《魏略》述老子化胡之說,杜摯《笳賦序》說老子入西戎作笳樂,可見東漢至三國時,老子西出入胡的故事甚為流行,然而關令尹喜之神化僅及隨老子西出流沙,尚無入胡為浮圖之說。
  老子有「道成身化、蟬蛻渡世,世為聖者作師」之說,佛亦有變化無方之論,如云:「佛身蓋一丈六尺,黃金色,項中配日月光,變化無方,故能通萬物而大濟群生。」38佛教自東漢初傳至中國,民間視與方士之祈禳宗教無異,僧又援引道家思想弘教,所以,在漢末至曹魏這一時期,雖已有老子化胡說,但未見佛教徒對此說法提出的反駁,推究其因,或因佛教在當時仍依附於中國原有道術,而老子又歷來為黃老學及魏晉玄學所推崇者,佛教可藉此提高地位,故未提出異議。然經佛教大量譯經後,佛教思想如汲井而出,源泉奔騰,魏晉以後的佛教成為「玄理性之佛教」,極欲擺脫道教的影子,因此對老子化胡類說法加以駁斥,甚至以浮圖之化身說反擊道教,而強調佛是老子之師。在佛、道互較勁中,老子與關令尹喜之神化隨之大量開展。
  魏晉之際,佛道彼此爭鋒相對,在西晉道士創造了《老子化胡經》,用以證明佛教出於道教;同時,佛教加以駁斥認為道教應出於佛教,彼此爭論不已。三國時已有所謂「浮屠屬老子弟子」之說,晉初,此說仍很流行,如生於漢末建安年間,卒於晉武帝太康三年之皇甫謐云:「老子出關,入天竺國,教胡王為浮圖。」39皇甫謐《高士傳》又云:「尹喜與老子俱去,適西戎、出流沙之表,以道化戎俗,作浮屠經,莫知所終。」40皇甫謐這段記載說明了:西晉時尹喜已成為與老子俱出流沙之化胡者,尹喜並作《浮屠經》,以道化戎俗;西晉之王浮將之創撰成經,以抬高道教地位,證明佛出於道:「道士王浮每與沙門帛遠抗論,王屢屈焉。遂改換《西域傳》為《化胡經》,言喜與聃化胡作佛,佛起於此。」41
  王浮造《老子化胡經》,原本早已散失,今於敦煌石室得《老子化胡經》殘卷,據大淵忍爾《敦煌道經目錄》所載,有《老子化胡經》序、第一卷、第二卷、第八卷、第十卷等,可見敦煌殘卷亦非西晉時原本。關令尹喜既傳為老子弟子,在老子神化運動及「入夷狄為浮屠」聲中,自受粧飾,而有「喜與聃化胡作佛」之說,西晉時之尹喜已傳說為「化胡作佛」者了。
  在老子化胡說影響下,對老子、關令尹喜之身世、形象等亦大力塑造,關令尹喜之神化明顯的是以老子神化的擴張而延伸,並且在老子神化方面,彰顯老子是佛之師,甚至是佛師之師,更顯出道教早於佛教之無上地位,這就是神化關令尹喜的根本原因所在。
  回溯兩漢、魏晉時期之關令尹喜神化,乃以《史記》〈老、莊、申、韓列傳〉所載老子為關令尹喜著書而發展,並隨著老子神化而增添事蹟,總而言之,關令尹喜之神化與老子神化息息相關,如下表所示即可見一般:
  —————————————─┬——————————————————
  老子神化          │關令尹喜神化
  周柱下守藏史        │周大夫
  脩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 │隱德脩行,時人莫知
  以氣化身          │具望氣術
  為關令尹喜著書上下篇    │亦自著書九篇,號關尹子
  去周出關,莫知所終     │與老子俱遊流沙,莫知所終
  出關,入天竺國,教胡王為浮圖│ 尹喜與老子俱去,以道化戒俗,作浮屠經
  —————————————─┴——————————————————
  表二:兩漢、魏晉時期老子神化與關令尹喜神化比對
第二節 尊奉關令尹喜為派祖之探討
一、造構尹喜傳記
  樓觀道派興起前,關令尹喜生平事蹟之增添,乃隨當時老子神化而附與神化傳說,樓觀道派形成後,關令尹喜神化內容一方面加重化胡傳說,另一方面對其身世、容貌、生平事蹟加以敷陳,其具體展現於其傳記之編纂,關令尹喜之傳記今已亡佚,部份內容分見於類書及道書之引用,傳記之書名稍有異,分列於下:
———————————————┬———————————————————————————
1《文始先生無上真入關令內傳》│鬼谷先生撰。唐‧王懸河《三洞珠囊》卷九〈老子化西胡品〉
2《真入關令尹喜內傳》    │《藝文類聚》卷八七
3《無上真人關令內傳》    │《三洞珠囊》卷八〈相好品〉
4《無上真人內傳》      │唐玄宗敕撰《一切道經音義妙門由起》
               │《道典論》卷四〈真人〉
               │《三洞奉道科戒營始》
5《關令尹喜內傳》      │《藝文類聚》卷八二
6《真人關尹內傳》      │《太平御覽》卷三八
7《關令尹喜傳》一卷     │鬼谷先生撰,四皓著。
               │《舊唐志》乙部
               │《新唐志》丙部
8《真入關尹傳》       │道世《法苑珠林》卷三六
9《尹喜內傳》        │《藝文類聚》卷八六
10《關令內傳》       │鬼谷先生撰,《隋志》〈雜傳〉條《藝文類聚》卷七八
11《文始內傳》       │《三洞珠囊》卷四〈神丹仙藥名品〉
               │《三洞珠囊》卷八
               │唐玄嶷《甄正論》卷中
               │《上清道類事項》〈仙房品〉
12《文始傳》        │甄鸞《笑道論》
13《尹喜傳》        │釋僧勔《釋老子化胡傳》、《十八條難道章》序略
14《關令傳》        │法琳《辨正論》卷五
———————————————┴———————————————————————————
  表三:有載尹喜傳記之書名一覽表
 
  以上十四種書名,福井康順博士認為其內容均同,皆為《文始內傳》之別名1,但以釋僧勔《十八條難道章》〈序略〉所載細觀之:「以老子與尹喜西度,化胡出家,老子為說經戒,尹喜作佛教化,又稱是鬼谷先生撰,南山四皓注。」「假託鬼谷、四皓之名,附尹喜傳,後作此異論,用迷凡俗。」2可知有二本書,一為假託鬼谷先生撰,南山四皓注之本,一為《尹喜傳》,山田利明認為鬼谷先生撰,南山四皓注者為《文始先生無上真人關令內傳》,屬化胡經類3。有關「關令尹喜」之傳記,雖有十四種別名,但觀其現有內容,各書皆有提到尹喜化胡之傳說,至於尹喜生平之塑造,則以《文始內傳》所載較多。這一類書,至遲在北周天和五年(西元570年)就流行於世,所以,出於北周天和五年的《笑道論》能大量引用《文始傳》資料。
二、造構尹喜身世其內容與緣由
  樓觀道派尊奉尹喜為派祖,對其身世、形象等大力塑造,綜合這些尹喜神化的造構,如下表所示,進而探究其神化的來源及目的:
————┬—————┬——————————————————————————
姓名  │姓尹名喜 │《太上混元真錄》頁第三
生處時代│周大夫  │《藝文類聚》卷七八引〈關令內傳〉
原籍  │天水   │《一切道經音義妙門由起》〈明居處〉第四引《樓觀本記》
    │     │《太上混元真錄》頁三
    │     │《終南山樓觀台歷代真仙碑記》
宅   │1樓觀  │《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引《樓觀本記》。
    │2古函谷關│《歷代崇道記》,《元和郡縣圖志》。
    │3古散關 │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葛洪《神仙傳》
    │4武當山 │《輿地紀勝》,《武當福地總真集》
字   │公文   │《一切道經音義妙門由起》〈明居處〉第四引《樓觀本記》
    │     │《終南山樓觀台歷代真仙碑記》
號   │文始   │《混元聖記》
    │     │《終南山樓觀台歷代真仙碑記》
————┴—————┴——————————————————————————
  表四:尹喜身世、字號之敷陳出處表
 
  關令尹喜生處之時代及姓名,襲《列仙傳》所載而來,至於尹喜原籍「天水」之說,與樓觀西側尹家村尹氏一族有關,按唐員半千撰樓觀道士《大唐銀青光祿大夫天水尹尊師碑》云:「尊師諱文操,字景先,隴西天水人。後秦尚書僕射(尹)緯之後,緯仕長安,故為扈人焉。……」據此可知,尹氏家族原居隴西天水,後秦尹緯遷至京兆有扈(今陝西扈縣,周至一帶),有扈當時即為終南樓觀所在處。從十六國北朝至隋、唐初,尹氏大概世居此地,又據唐釋道宣《集古今佛道論衡》載:唐初樓觀近旁有尹氏家族村舍,自稱為關令尹喜之餘胤,南北朝以後道書,宣稱尹喜為隴西天水人,又稱老君託胎於天水尹氏之女,此說明顯的是聚居樓觀尹氏道士遙追尹喜為遠祖所造,故有原籍天水之說:「關令,姓尹名喜,……其父避紂淫亂,乃潛遊秦州天水,因遂家焉。」4
  尹喜字「公文」,然據唐‧陸德明的《經典釋文》又載尹喜字「公度」,檢之樓觀史料:尹公度者另有其人,葛洪《神仙傳》卷九云:「尹軌者,字公度,太原人」,尹軌其人也,《樓觀內傳》直指其為尹喜之從弟,陸氏誤植尹喜字公度,可知也。但何以稱尹喜字「公文」?此乃與老子授《道德五千文》之說有關,宋謝守灝編撰《混元聖記》有載:「老君授喜玉冊金文,賜以文始先生之號。以道德五千言自喜傳受,方行於世,故曰文始先生也。」5
  《五千文》因尹喜之請方得見世,又因尹喜之傳授方得行世,故宜其號曰「文始先生」,亦宜乎造作其字「公文」。見諸尹喜傳之傳說:尹喜居於樓觀,預知聖人西行,乃求為函谷關令,迎老子至樓觀親授《道德經》。三年後,尹喜入蜀,於青羊肆與老子相遇,遂同出流沙之表,教化胡人作佛。以上傳說並無史實根據,但以上所述地點卻有尹喜故宅之傳說。
  一云:樓觀,如唐‧李吉甫撰之《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原圖已佚)載:「盩厔縣樓觀在縣東三十七里,本周康王大夫尹喜宅也。……事具《樓觀本記》及《先師傳》焉。」
  二云:古函谷關。《歷代崇道記》載:「混元乘白馬……謂(田)同秀曰:我昔與尹喜將入流沙之日,藏一匱靈符,在桃林故關尹喜舊宅。汝可請帝取之。同秀具事聞奏,敕差內使李志忠監同秀,往陝州桃林縣南十二里,故函谷關墟求訪之……得……。」6唐時,古函谷關在陝州桃林縣西南十二里7,因天寶初於桃林獲靈符,故改元曰「天寶」,改桃林地名為靈寶縣8,並於「尹喜臺」其地敕建「天寶觀」,至今猶存。
  三云:散關故地,今亦有「尹喜舊宅」遺蹟,宋蘇軾於散關故地有詩云:「尹生猶有宅,老氏舊停輈,問道遺蹤在,登仙往事悠。」9散關故地有尹喜舊宅,乃因《史記》言老子「見周之衰,迺遂去,至關」遇關令尹喜,老子此「去」,「去」,往哪兒去?「至關」,此關是什麼關?傳說言老子西去,乃因《莊子》〈寓言篇〉有「西遊」之記載10,去周、去秦皆是西遊,而有了「關」在周秦之間,與關在秦之西,兩種不同地域之看法11,所以,函谷關與散關,兩地均有尹喜舊宅傳說。
  四云:尹喜故宅在湖北之武當山尹喜巖,此乃老子青羊肆傳說之延伸:「(太上與喜)約,後會蜀之青羊肆,托疾不仕,隱居谷內。後入蜀歸棲於武當三天門石崖之下:石門、石室,喜之所居,古有銅床玉案,今無之矣。以其所居名曰尹喜巖,澗曰牛槽澗、青羊澗,皆太上神化訪喜之地。」12《輿地紀勝》亦載:「郭仲產《南雍州記》云:武當山有石室,相承雲是尹喜之室,有銀床玉案。《圖經》及《郡縣志》云:武當尹喜巖即其處。」13
  尹喜宅之傳說,依上所述可知:樓觀與古函谷關之尹喜故宅傳說,應與樓觀道派之發展有關,散關尹喜故宅之傳說,則是源於《史記》〈老子列傳〉「至關」之臆測,武當山尹喜巖乃老子青羊肆傳說之衍化,由尹喜故宅之傳說可知老子、尹喜傳說流傳之廣。
三、尹喜相好之編造
  尹喜容貌之描述,一方面受傳統仙經的影響,另一方面吸收佛教的觀點,表現出佛、道兼容並蓄的特色,首先是其出生之異像及相好:「關令尹喜,周之大夫也。母氏嘗晝寢,夢天下絳綃,流繞其身,見長人語,令咽之。既覺,口有盈味,及真人生時,有雙光若日,飛遊其側,室內皆明,良久不知所在,在家陸地自生蓮華,光色鮮盛,眼有日精,姿形長雅,垂臂下膝,堂堂有天人之貌。」14於此尹喜生時之異像說明其來歷不凡,如受胎時,母晝寢之夢代表尹喜夙秉仙氣:「按仙經以為諸得仙者,皆其受命偶值神仙之氣,自然所稟,故胞胎之中,已含信道之性,及其有識,則心好其事,必遭明師而得其法。」15
  胞胎時已是仙真種,故必好仙、亦必遭明師而得其法,此乃道教說法,而尹喜生時有「雙光若日,飛遊其側,室內皆明,良久不知所在,其家陸地自生蓮華,光色鮮盛」之描述,則乃吸收佛教說法。
  此外,描述尹喜之相貌不凡,原因何在?今以其同時代經典比較說明之,唐‧王懸河《三洞珠囊》載:「《老子雜說》云:尹喜眼有日晴,姿形長雅,垂臂下膝,堂堂有天人之貌。又云:頭負圓耀,五藏有文,面有七星,上象天文,下順地理,莫不備足也。」16又見北朝時所出的《無上真人關令內傳》云:「尹喜眼有日晴,姿形長雅,垂臂過膝,項負圓耀,五藏有文,面有七星,上象天文,下順地理,莫不備足。故寄惠鍊質,逝生末劫,當為貴真之長也。」17由「寄惠鍊質,逝生末劫,當為貴真之長」句觀之,關令尹喜之諸多「好相」,主要就是要說明尹喜當為「貴真之長」之先天必然性。又在《飛天綱步地紀經》云:「關令尹喜項生寶明之光,七十二相,映照一形。又云:尹喜心結紫絡,面有圓明,項帶承天,背負七元也。」18
  細究這些「善相」敘述,乃為承襲《列子傳》所謂「善內學、常服精華」句之展衍,因為據《八素經》云:「服日月之精者,體映玉光,面發金真,頭有紫光,項生紫光,五藏榮華。」19言「尹喜項生寶明之光,七十二相」、「相負圓耀」云云,其意要突顯尹喜為高仙,證彼為諸真仙之長,誠如《法輪經》所謂:「身得金剛七十二相,項負圓明,洞映大空,位登高仙。」20更加強尹喜生具神仙異秉,且為高品仙真的描述,而「眼有日晴」、或「眼有日光」之類描句,亦有深意,在《金書仙誌真記》及《後聖九玄道君列紀》中,並云:「若生有金闕玉名者,則其人眼有日光,青齒白血,其為人也,則仁慈而樂仙,明穎而秀挺……。諸有如上十三形,悉皆上相,必得上仙,亦可學而得,亦可不學而獲。」21
  如此把尹喜生具仙格點出,他雖不學,亦可登上仙,更何況勤學乎?後來化胡仁慈有功,於是其仙格不壞且更增其顯蹟,甚符合《太極隱秘寶訣經》所云:「人有仙真相好者,其要在慈心觸物以輔相好,然後得仙矣!人不能忍住容非,仙相敗矣!」22種種的描述,無疑地,將尹喜的生具仙種,及其事蹟,暗與道經相呼應,又吸收佛教塑像:蓮花、蓮座之說,增加尹喜飄逸仙姿。
四、尹喜拜師之造構
  塑造關令尹喜生有異象、夙秉仙根,生來與眾不同,所以,描寫:尹喜「少好墳索,善於天文祕緯,仰看俯察,莫不洞澈,雖鬼神無以匿其真狀。」23又大度恢傑,風神秀雅,不修俗禮,隱德行仁,懷道逍遙,後,歷涉山水,考詳川谷,至雍州終南山盩厔縣神就鄉聞仙裡,睠言此地,知必成真,乃結草為樓,瞻星候氣,務行陰德,不求聞達,而逸響遐宣24,夙有神仙大度志,行陰德,不求聞達,故深蒙當朝者之賞接,周康王拜為大夫25。昭王時,喜見有紫氣西邁,乃求出為函谷關令,物色而跡之。而於其時,喜「常夢見天真或曾同遊四海之外,心中昭然有所覺悟,乃冥契玄聖,自然而同符也,老君感焉」26,師徒均有所感。尹喜以「占風」、「望氣」術得知當有神人過關,掃道而候之,誠如唐‧韓鄂撰《歲華紀麗》卷二〈夏‧占風〉條云:「佔之識老子之來」27,〈占風〉條下又引《神仙傳》云:
  「老子將去周而出關以昇崑崙,關令尹喜占風知有神人來過,乃掃道以待老子。」
  《關令內傳》又載:「未至九十日,關令登樓四望,見東極有紫氣西邁。喜曰:夫陽氣盡九,星宿值合,歲月並王,復九十日之外,法應有聖人經過京邑。至期乃齋戒,其日果見老子。」28會面之期,據《文始先生無上真人關令內傳》及《老子化胡經》29載,在「周無極元年,歲在癸丑冬十有二月二十五日」,會面之期的描寫,近老子度關之日也(周無年號,此為虛構!)。
  依道教所論,道必授賢,凡是不好、不篤之人,皆不可告之「道」,因此,師檢選學生,須經過審慎的考擇,《抱朴子》〈勤求卷〉有云:「道家之所至祕者,莫過乎長生之方也。故血盟乃傳,傳非其人,戒在天罰。先師不敢以輕行授人,須人求之至勤者,猶當揀選至精者,乃教之。」
  由此,雖然尹喜生為神仙種,亦「必遭明師而得其法」,老子亦早已有所感焉,仍需加以試煉,以昭慎重;同時弟子雖具神仙信仰心,尚須勤求、謹慎求師,若遇明師,則須以恭謹之心來事奉。就如《抱朴子》〈勤求卷〉所云:「彼莫不負笈隨師,積其功勤,蒙霜冒險,櫛風沐雨,而躬親灑掃,契闊勞藝,始見之信行,終被試以為困,性篤行貞,心無怨貳,乃得升堂以入於室。」
  所以老子、尹喜之師、徒關係建立,必有一番描摹。首先是尹喜預知聖人將至,乃「預期齋戒,使掃路四十里,夾道燒香以俟天真人境。」老子至,「喜即具朝服、帶印綬、執板,為設禮,而出迎」30,頗類後世齋醮中朝尊神之大禮。老子對尹喜之試道,如《文始先生無上真人關令內傳》載:「老子乘青牛薄板車度關,……(喜)曰:『願大人暫留神駕。』老子曰:『吾是貧賤老翁,居在關東,田在關西,今暫往取薪,何故見留,幸聽度。』「喜稽首曰:『大人豈是取薪,久承大聖當來西遊,勞神暴露,願少憩神駕。』」31
  以貧賤老翁試關尹,而關尹知其大聖,堅欲延留,老子乃欣悅收尹喜為徒,並表明自己身份及讚許尹喜「有通神之見,當得度世」,如上所述老子、尹喜師徒之會面,與道經所述相表裡。
  佛教亦對尹喜拜師之敷陳,加以改造、汙蔑,有云「遇見老君身,難我以父母」32之考驗,云:「喜欲從聃,聃曰:『若有至心隨我去者,當斬汝父母妻子七人頭,乃可去耳』,喜乃至心,便自斬父母七人,將頭奉上,到聃前,便成七豬頭。」33《老子化胡經》之故事,見諸道、佛二家所錄,有極大之差異,如此例,《辯正論》載以殺親以考道心,是佛道之爭中,釋徒謗道之改造明證。
五、尹喜受業之造構
  《抱朴子》〈論僊卷〉云「夫求長生修至道,訣在於志,不在於富貴。」尹喜既為弟子,若無立志、恆心,貪圖富貴,老子亦不可能授其道業,所以尹喜拜師後,即辭去關令之職,不留戀富貴,其云:「喜告世人,欲求長生道,莫求時世榮。」34尹喜非只欲求長生道捨富貴,平時亦不求「時世榮」,如云:「喜告世人,欲求長生道,莫求時世榮。我昔得道時,身為關府君,一日三賞賜,雜綵以金銀,不以為己有,施與窮人。」35
  唐以前,傳說尹喜自老子所承受的經典如下:
—————————————————┬———————————————————————
 經典、道法           | 資料出處
—————————————————┼———————————————————————
《道德經》上、下二篇       |《三洞珠囊》卷九引《文始先生無上真人關令內傳》
五千文上、下二經         |《三洞珠囊》卷九引《老子化胡經》
《五千文節解圖》         |《三洞珠囊》引《老子節解》
長生術              |唐《歲華紀麗》引《神仙傳》
《老子節解》二卷         |《隋書》〈經籍志〉
《道德》、《妙真》、《西昇》等五卷|《道教義樞》卷二〈七部義〉第六
《太上老君戒經》一卷       |釋僧勔《十八條難道章》序略
—————————————————┴———————————————————————
  表五:傳說老子授尹喜之經典一覽表
 
  以上諸書,見於《隋書》〈經籍志〉的有:《道德經》、《老子節解》,《老子節解》號為習長生術所需,此書造構的目的在轉化《道德經》以成為修行長生術之書,因為《道德經》是書,是一哲學經典,若欲視為道教修煉術之根據,則難解其要點,誠如葛洪所言:「又《五千文》雖出老子,然皆汎論校略耳,其中了不肯首尾全舉,其事有可暗據也。但暗誦此經,而不得要道,直為徒勞耳,又況不及者乎。」36
  所以要將《道德經》轉化為修煉術之一,必要另創撰以書,故有《節解》之出:「老子度關時,為尹喜著《五千言》、解五十五章,是手所書也,能行此道,知元氣、父母天地之先,不知此者,徒自苦耳。」37又為表明《節解》之可信度,乃標榜老子所解、尹喜所撰,同時若不解此書,無以知《道德經》修道法門,徒自苦罷了,藉以提升此書之地位。《老子節解》二卷,錄於《隋志》,唐杜光庭附註曰:「老子與尹喜解」,可知《節解》已受相當的重視。由以上尹喜所授受經典綜合如下:《道德經》、《老子節解》、《太上老君戒經》、《妙真經》、《西昇經》,這些書均依托為老子授予尹喜、尹喜撰。
六、尹喜登真、遊天之造構
  傳說老子傳道、授業訖,於樓觀宅南昇天,尹喜因「始受道,諸穢未盡」,不得隨老子觀化天地,因此,老子昇天後,尹喜遂留於草樓清齋、屏絕人事,專一精修三年,道業悉臻精妙,即往蜀郡青羊之肆,尋訪老子。青羊肆傳說首見於甄鸞的《笑道論》,在唐初《三洞珠囊》〈老子化西胡品〉引《文始先生無上真人關令內傳》及《老子化胡經》均可見,可見南北朝時期青羊肆傳說已流行,唐僖宗‧樂朋龜撰《西川青羊宮碑銘》,北宋的《猶龍傳》,南宋的《混元聖紀》,及《仙鑑》等書則有完整之記載。
  尹喜生具高仙相,三年道業悉臻精妙,其外貌之形容為:「心結紫絡,面有神光,金名表於玄圖,玉札保於紫房,氣參太微,解形合真。」38又言尹喜:「心結紫絡,面有圓明,項帶承天,背負七元,項生寶明之光,七十二相,映照一形。」39
  形容尹喜三年功畢,已造真妙,合該「當為貴真之長」,因此,老子錫號尹喜為「文始先生,位為無上真人,統領諸天仙士」40,於後世更詳細的造作尹喜封真之盛況:「老子即命召三界眾真,時諸天帝君、十方神王、諸仙眾,倏忽之頃浮空而至,各執香花稽首聽命,老子敕五老帝君、四極監真,授喜玉冊金文,以道德五千自喜傳受方行世,故賜以文始先生之號,位為無上真人,統領諸天仙士。」41又賜以衣冠襯托其身份地位:「賜紫芙蓉冠、飛青羽裙、丹屬綠袖,交泰霓裳,羅紋黃綬,九色之節,及金童玉女各五千人。居二十四天王之上、統領八萬仙士。」42
  描述尹喜居二十四天王之上,「流雲七色之房,乃無上真人之所居」43,陶宏景之《真靈位業圖》登錄尹喜之位為:
  玉清三元宮
  第三中位:太極金闕帝君 姓李
  左位第三:無上真人文始先生 尹喜44
  列於玉清三元宮老君之左列,可見尹喜位證「無上真人,文始先生」,同受上清茅山派之肯定。唐司馬子微集《洞天福地天地宮府圖(並序)》載尹喜所治之地,有:
  三十六小洞天
  第二十六 大酉山洞
  周迴一百里,名曰大酉華妙天,
  去辰州七十里,尹真人治之。45
  所謂「三十六小洞天」,乃上仙所統治之名山46,另尹真人治之之處亦見於同書「七十二福地」:
  七十二福地
  第三十七 始豐山
  在洪州豐城縣尹真人所治之地。47
  而「七十二福地」據其書所載:「在大地名山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間多得道之所」48,尹喜真人所治之地,在三十六小洞天及七十二福地中皆有,可見的是尹喜封真之傳說頗受世人崇信。唐‧吳筠「文始真人」讚:「文始通道源,含光隱關吏;遙欣紫氣浮,果驗真人至。元誥已雲錫,世榮何足累;高步三清境,超登九仙位。」49
  至此,尹喜道成,又得封證,可以遠觀八紘之外。唐以前可見之尹喜遊天資料,所存文獻不多,但由尹喜遊天之編造,可進一步瞭解北朝時期樓觀道教之天界觀、神仙觀看法,如「老子乃命駕遠遊天地之間」50,其交通工具為蓮花,然此蓮非凡品也,其謂:「真人遊時各坐蓮花之上,一花輒徑十丈」51以蓮花為遠遊天地之具,與中國傳統所言仙人遠遊之具駕龍、跨駟或御風有別,明顯的受到佛教影響。尹喜乘蓮花遊歷,活動不脫食仙品、訪仙,頗受魏晉南北朝時代「遊仙詩」之影響。如:
  「東遊登日窟常陽之山,掇扶桑之丹椹,散若林之朱華。」52
  「西遊省太真王母共食碧桃、紫梨。」53
  「西遊省太真王母共食碧桃、紫梨及玉門之棗,而其棗實如瓶。」54
  掇丹椹、散朱華,極盡逍遙,西遊省王母,共食碧桃、紫梨及巨棗,所食皆非凡品,極俱誘惑。在訪道上,除西省王母外,另有:「又上遊入九重白門,天帝見老子便拜,老子命喜與天帝相禮;喜欲見太上,老子曰:『太上在大羅天、玉京山七寶宮,山極幽遠,出諸天上,寂寂冥冥清遠矣,可遙禮闕』,遂不見而還。」55
  拜謁天帝、遙禮太上,又上謁太上玉晨大道君:「又上昇九天謁太上玉晨大道君,道君令下化西域、條支、安息、昆吾、大秦、罽賓、天竺、周流八十一國,作浮屠之術化胡人,變化諸國,乃從老子下降於天水之靈山,遂之西域。」56謁見大道君之後,奉君令下化西域諸國。以上乃唐初所見之記載,至若宋元之記錄,則見極盡壯盛之描述,其增敷另有其背景,擬另文述之。
  編造尹喜遊天拜謁的神祇有:太真王母、天帝、太上、太上玉晨大道君,此皆為上清派之神靈。可見,尹喜傳說之造構,亦受上清派影響。
七、尹喜之化胡傳說
  唐初高道王懸河《三洞珠囊》卷九記載傳世的《化胡經》有兩種57,一為鬼谷先生撰《文始先生無上真人關令內傳》,另一卷為《老子化胡經》,二卷內容不同點在於尹喜的地位,在《老子化胡經》中君喜只是隨老子西至罽賓國王之弟子,在《文始先生無上真人關令內傳》尹喜的地位為「罽賓國王之師,號為佛,事無上正真之道」,乃輔翊老子化胡者。
(一)化罽賓國王之說
  《文始先生無上真人關令內傳》所載之「化胡」即指化罽賓國王,老子、尹喜西行至罽賓國闍崛之山行道,罽賓王出遊見之,問曰:「此等何人?」侍者曰:「道士耳」,首先就把老子、尹喜之身份─道士點出,為國師之身份作伏筆58。
  老子、尹喜教化胡人,老子為說經戒,尹喜作佛為胡人師,明指佛為尹喜之弟子。對此釋徒大力駁斥曰:「《化胡經》云:老子化罽賓,一切奉佛。老曰:卻後百年,兜率天上更有真佛,託生捨衛白淨王宮;吾於爾時,亦遣尹喜下生從佛,號曰阿難,造十二部經。老子去後百年,捨衛國王果生太子,六年苦行,成道號佛,字釋迦文。四十九年,欲入涅槃。老子化復見於世,號迦葉。在雙樹間,為諸大眾啟請如來,三十六問訖,佛便涅槃。迦葉菩薩焚燒佛屍,收取舍利,分國造塔。」59
  上引《化胡經》佚文,不類道徒手,甚似佛教徒所造,不提老子或尹喜作佛,直言尹喜為阿難,老子為迦葉,均為佛弟子,故上引《笑道論》所錄《化胡經》當係佛教徒改竄之本。因為釋徒有東方三聖皆佛弟子之說:「《清淨法行經》云:佛遣三弟子震旦教化:儒童菩薩,彼稱孔丘;光淨菩薩,彼稱顏淵;摩訶迦葉,彼稱老子。」60
  因此,尹喜在護佛者的《老子化胡經》中,是造十二部經的阿難,與老子同為佛弟子,無疑的貶抑道教的地位。另又在《笑道論》第五條引《文始傳》亦明顯有加竄改者,此謂尹喜為「明光儒童」:「至罽賓檀特山中,乃至王以水火燒沉,老子乃坐蓮花中誦經如故,王求哀悔過。老子推尹喜為師,語王曰:吾師號佛,佛事無上道。王從受化,男女髡髮不娶於妻,是無上道承佛威神,委尹喜為罽賓國佛,號明光儒童。」61
  《笑道論》言:尹喜為罽賓國佛,號明光儒童,又竄加「老子語王曰:吾師號佛」,是則老子、尹喜師徒身份亂矣,此乃佛教徒欲以老子為佛弟子,而對《文始傳》加以竄改、故意糟蹋的結果。
(二)化于闐國王
  老子偕尹喜前往西域各國弘道傳說,除於罽賓國做胡人師外,又有至「于闐國」為「示教胡王,尹喜化作金人」及「留尹喜作佛」之記載,見於《辯偽錄》載:
  「老子又至於闐,於南渠山,示教胡王,令尹喜化作金人,身長丈六,項佩圓光,足踏蓮花,從空而下拜禮。老君謂胡王曰:此吾弟子,與汝為師。又留神缽,令得法味。又於毗摩城,地變金色,放九色神光,遍照塵沙國土,即有赤靈真人、中黃丈人、太一真君、九宮六丁、八卦神君、青龍白虎、散華玉女,浮雲而至,老君坐七寶座,燒百和香,奏鈞天樂。又有八十餘國諸王妃後,皆來聽法,留尹喜作佛及缽於毗摩城,卻昇天去。」62
  雲尹喜化作金人,即指尹喜變化為佛之謂也,世傳東漢明帝感而夢佛身金色,故金人即佛,因此,尹喜于于闐化作佛,助老子教化胡人。據《老子化胡經》敦煌殘卷第一卷載:老子于于闐化胡,未見尹喜事,但雲尹喜桓王時人:
  「桓王之時,歲次甲子,一陰之月,我令尹喜,乘彼月精,降中天竺國入乎白淨夫人口中託廕而生,號為悉達,捨太子位,入山修道,成無上道,號為佛陀。」63
  明指尹喜即為佛陀。老子、尹喜化胡之說,隨著佛道論談或被修飾或被竄改,如對老子化檀罽賓國王之神化中,釋徒造構《化胡經》以誣道教,事甚顯然。彼此之間爭鋒相對,以簡表觀東漢至唐,佛、道對化胡傳說之說法:
  表六:佛、道對「老子化胡」說之增益造構對照表(略)
 
  老子化胡說自東漢以來,即日益增衍,至南北朝、唐初達到高峰,釋道兩教紛紛為己論辯,不惜假造、竄改,尹喜在化胡之地位亦屢有昇降,由傳說與老子俱去西域、莫知所終,而敷增為化胡作佛、甚至為降生為佛陀,佛教徒則認為尹喜為佛弟子─阿難或為明光儒童。總論之:道徒託《化胡經》以揚己、抑桑門,釋徒亦改《化胡經》以崇佛斥道,唐時佛道二教於老子化胡說之爭,較昔為甚,僧徒每請削除其書,朝堂亦屢議其真偽,雖李唐宗祖老氏,推崇道教,《化胡經》類之書終在中宗時禁毀。
八、樓觀地與關令尹喜神化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載:關令尹喜請老子著《道德經》五千餘言,關令尹喜之神化根據由此而起,隨著老子神化的擴展,關令尹喜亦隨之敷陳,然而,回顧關令尹喜之神化過程,造構樓觀為尹喜宅,方與樓觀道派有直接的關連,所以樓觀道派編撰《樓觀本記》,開宗明義即謂:「樓觀者,本乃周康王大夫卜居之宅也,大夫姓尹名喜。」65
  認為樓觀是派祖尹喜真人歷涉山水,考詳川谷,睠言此地,知必成真,乃結草為樓,瞻星候氣,卜居於此,於是藉此編造,樓觀道派與尹喜就發生關聯。樓觀道派據此立派傳道,云「宮觀所自始,問道授經,此大教所由興」之所,然關令尹喜於「關」請老子著書,並非於樓觀,因此這層關係尚需編造以結合此說,於是有「周昭王二十五年,喜瞻見東方紫氣西邁,有聖人當度,乃求出為函谷關令,以物色而遮之」,於是尹喜得以於函谷關見老子,後又謂:關令尹喜辭官歸野,並奉請老子至其草樓問道,老子授予《道德經》等等經典。

倒數72天 親子有關係沒關係

一思不掛︰你在想什麼?這是一個刻板印象的問題,歡迎作答,謝謝!

這是一個個人覺得不錯的題目,想給大家分享︰ 

問題是這樣子的︰

一、一位警察局長在路邊和一位老人家在說話

二、這時有一位小孩跑過來,急促對警察局長說︰『你爸爸跟我爸吵起來了』

三、老人問『這孩子是你什麼人?

四、警察局長說『他是我兒子』

請解︰請問這兩位吵架的爸爸跟警察局長是什麼關係?

倒數73天 不信你不笑

這是一篇來自網路的文章,供大家欣賞!好好笑一笑,呵呵呵呵呵!

不信你不笑 

同事到外地出差,當地的同事熱情好客,當晚便在一特色酒店的包間設宴接風。男男女女十幾個人落座後便不停的聊天,只有一個人在點菜。點好了,徵求大夥兒意見:”菜點好了,有沒有要加的?”

這種情況,我們在北京一般是讓小姐把點過的菜名兒報一遍。於是一位北京的哥們兒說:”小姐,報報。”

小姐看了他一眼,沒動靜。

“小姐,報一下!”哥們兒有點兒急了。

小姐臉漲得通紅,還是沒動靜。

“怎麼著?讓你報一下沒聽見?”哥們兒真急了。

一位女同事趕緊打圓場:”小姐,你就趕緊挨個兒報一下吧,啊。 (註:挨個兒∼依序) 

小姐囁嚅著問:”那,那……就抱女的,不抱男的行嗎?”

“噗!”邊上一位女同事剛喝的一大口茶全噴前邊人身上了。十幾個人笑做一團,小姐更是不知所措。

    
上菜了,先上一個拌拉皮兒。一大盤拉皮兒端上來,接著是幾碟兒配料、醬汁兒什麼的。小姐上菜的時候沒留神,一滴醬汁兒灑在一位哥們兒的褲子上了。那哥們兒也是成心逗悶子,假裝陰沉著臉問小姐:”怎麼辦呀?”

小姐很冷靜地說:”怎麼辦都行。”

“那你說怎麼辦?”

“您想怎麼辦就怎麼辦?”

“那你們這兒一般是怎麼辦的?”

“要不俺幫您辦?”

“好呀。”

只見小姐麻利的把幾碟兒配料、醬汁兒一股腦倒在拉皮兒上,一手拿筷子,一手拿勺子,刷刷幾下就拌好了。然後對那哥們兒說:”先生,拌好了,可以吃了。”

 

哥們兒努著眼珠子瞪著那盤子拉皮兒半天沒說話,另一位同事替他跟小姐說了聲”謝謝”。

 

上主菜了燒羊腿,一大盤肉骨頭,一碟子椒鹽兒。一位北京哥們兒酷愛這口兒,毫不客氣的抓起一羊腿,哢嚓就是一口,呱唧呱唧的大吃起來。

小姐一見,說道:”先生,這個要蘸(音同:站)著吃。”     

哥們兒將信將疑的看了看小姐,又看了看當地的同事。當地的同事說:”蘸著吃好吃一些。”

哥們兒於是拿著羊腿站起來,哢嚓又是一口。

小姐趕緊過來問:”先生,您有什麼需要嗎?”

“啊?沒有啊。”

“那請您坐下來吃。”

哥們兒嘀咕著坐下來,看了看大夥兒,茫然若失。小心翼翼的把羊腿拿到嘴邊,小心翼翼的咬了一口。

小姐又說:”先生,這個要蘸著吃。”

哥們兒騰地一下站起來,揮舞著羊腿怒氣衝衝的嚷:”又要站著吃,又要坐著吃,到底怎麼吃!?”

    
酒菜滿席,領導跚跚而來。

滿座起身相迎,一片寒暄之聲。

旁邊侍宴的小姐甚美,新來,經驗不豐,頗有些緊張。

眾人落座,有人招呼:”小姐,茶!” (音同:查)

小姐忙近前用手指點:”1、2、3、4、5、6、7,共七位!”

眾人哂笑,領導補充曰:”倒茶!”

小姐忙又”倒查”了一遍:”7、6、5、4、3、2、1,還是七位。”

有人發問:”你數什麼呢?”

小姐猶豫了一下小聲答道:”我屬狗。” (註:此句最精彩~~容易誤解→”數”你們這些狗)

眾人怒,急呼:”叫你們經理來!”,經理入,垂手訕笑,問:”諸位,傳我何事?”
領導曰:”別多問,去 查查這位 小姐年齡屬相。”

經理納悶,依命而行,旋來回復:”18歲,屬狗!”

領導大笑,眾人大笑。領導海量不做追究,眾人雅量不便追究。

小姐、經理如墜五里霧中。
    
酒過三旬,上來一道菜:”清燉王八!”

眾人皆喜,然未忘規矩,有人以箸撥王八頭曰:”領導動動,領導動動!” 
領導看著被撥得亂顫的鱉頭,心中不悅,既不願諧了此言的尾音,又不願違了眾人美意,於是乎持勺酌湯,曰:”好,好!大家請隨意。”

又有人奉稱曰:”對, 王八就該喝湯!”領導氣得幾乎噴飯。

未幾,湯將盡,有物圓圓浮出,問:”小姐,這是什麼?”

小姐忙答:”是王八蛋。”

眾人又驚喜:”領導先吃,領導先吃!”

這次領導沒聽到”晦氣”之言,甚悅,喚小姐:”給大家分分!”

良久,小姐不動,領導怒問:”怎麼,這也分不清楚嗎?”

小姐為難的說:”七個人,六個王八蛋,您叫我怎麼分啊?”  

眾人聽罷,個個伸脖瞪眼,滿口美食,難以下嚥。<

好不好笑啊!請回一下下您笑的成果?

倒數74天 巡天節前最佳奮鬥機會?

九 十二年九 月 廿八日   癸 未 年 九 月 三 日 酉 時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九 月廿九日 (92)帝極︵參︶天字第二四一號

首 任首席使者:

   下元龍華會九皇勝會關係天運年全年度行劫與救劫方案之執行定論, 隨即據以層層考核, 重要範圍涵蓋氣天以下之神媒地祗以及人間帝教神職、教職同奮之奮鬥功過, 於巡天節接受註籍、昇等、謫降之獎懲。
   無形諸應元救劫司職神媒、地仙等對於年度黃榜考核, 均視為莫大之榮耀, 皆是奮鬥以赴, 人間同奮皆是天命救劫使者, 亦當慎重以對, 以個人奮鬥之功果執行應元救劫天命任務, 親證帝教獨有之應世救劫法門, 勇猛精進, 達致天人果位。
  天運上元、中元、下元三元龍華會相互貫通, 互為呼應, 同奮以奮鬥正氣充塞大空, 消弭陰霾, 足以扭轉行劫氣運, 當能有感斯應。
  春劫行運, 挾雷霆萬鈞之勢以警人心, 惟肅殺氛氣之中仍有一絲天赦之機, 端視人心之自覺、自恕, 如能寬恕悔過, 和諧共存, 必能緩解行劫之逆勢,尤以當前台灣地區人心浮動, 實是給予行劫趁勢之機, 已有反應元組織精靈、魔怪等伺機而動, 藉機作亂, 全教同奮共體時艱, 加強祈誦省懺, 擴大救劫弘教, 圓成癸未年三元龍華以迎教主 上帝巡天。

常親常和 師恩永銘(上)

台南市初院/劉敏首

師尊賜我的「天人親和」,

讓我在失意不振、疏於五門功課時,

指引了反省的方向;

讓我在接受波波考驗時,

多一分磨考,多增一份道心;

回首這十多年的奮鬥歷程,

只有心存感激,更不忘再立宏願,

在天帝教裡一門深入,安身立命。

  欣逢帝教復興二十週年,亦是我進入帝教第十二年,回顧個人十二年來,隨著人生角色的變換,對師尊、師母的身教、言教、心教的體悟與日俱增,更對他們的慈悲護佑有著無限的感恩。

師尊無形指引 領我奮鬥不懈

  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我在敏史、光氧的引進下皈師,年底隨即參加先修七坤十期靜坐班,之後也參與宗哲社的創社。那幾年,很多成大同學都由他倆人熱心引進皈師進入帝教,至今許多人仍是帝教的忠誠弘教先鋒。

  回憶我進入帝教的動機,是想真正走入修行的生活,學習自救救人。大四那年,飽受磨考的心好不容易開始沈澱下來,對於敏史所介紹的帝教,莫如師尊精神療理(今更名為天人炁功)的神奇及靜坐修煉的益處這兩者最吸引我。由於父親的遽逝,我曾想當護士助人,後來沒此緣份,當時心想:若習得精神療理豈不是能一圓助人的宿願;再者,靜坐修煉,祈禱懺悔亦可了除過去幾年所積欠的業債,還我清淨本心。

  進入靜坐班後,開始融入教院這個大家庭,當時專職的光創同奮(現為青年團開導師)對我們學生照顧有加,至今仍十分感念他為我們的付出。民國七十八年,師尊年高八十九歲,身體仍十分硬朗,他南下巡視時,都是住在台南市初院。所以,師尊每次來台南總不忘聚集成大同奮親和,能與師尊共聚是當時初入帝門的我引以為榮的事。靜坐班結業之後,有位成大的光整同奮要回馬來西亞,光創帶著他及幾位成大同奮進鐳力阿見師尊,師尊賜予墨寶勉其回國持續奮鬥,光創請求師尊也給予其他宗哲社同奮墨寶勉勵,於是敏史、光氧、光證、敏秤及我……等同奮都領受了墨寶,我得到的是「天人親和」。之後,此墨寶陪著我渡過十年的奮鬥過程,我常思索師尊為何要賜我「天人親和」?特別在我失意不振、疏於五門功課時,它指引了我反省的方向。

  《師語心傳》一書中,在八十五年五月廿一日師尊曾降示:「本席雖已證道,終結世間肉體生命之路,但於無形無時無刻不與同奮相契,只要是一心向道真誠犧牲奉獻的同奮,本席無不一一護佑與加持。」然而,「帝教同奮是三分自修再加上七分上聖的加持,主要是為了搶救未來的三期末劫,至於個人的現在劫與過去劫,若因種種機緣成熟,再加上同奮之心性自大自傲,誦誥不誠,還是要受到應有的報應。所以我一再告誡同奮注重實踐的修行,……要以昊天心法為修持,以救劫弘教為行,不可稍有懈怠,而最簡便的修煉就是真心誠意的『祈禱誦誥』。……同奮既然是救劫天使,自有非凡使命,『斬斷前世業力緣,成就上聖返先天』,生與死之間,盡責了命而已!」(八十五年二月十六日降示)《師語心傳》是師尊證道後的諄諄叮囑,一如他老人家在世時那般熱切,然而我真正實踐多少?想想不禁十分懺悔!

接受考驗也是奠定自己道心

  回想七十八年四月正宗靜坐班結業後,是我承受各種考驗的開始,母親當時重病需照料,除此還有道心、學業、感情各方面的磨考,但我仍勉為力行五門功課,假日回台南誦誥,研讀師語、靜坐要義、清虛宮弘法院教師講義,也試著從我所理解的宗教團體如:慈濟、佛光山、法鼓山及一貫道、基督教中找出、體悟出與帝教共通的精神,以證明萬教同源,而我願在天帝教裡安身立命,一門深入。那一年是在接受考驗也是在奠定自己的道心,也想問自己:「什麼是天帝教?」「我在天帝教中修的是什麼道?」

  很感謝當時台南市初院光團教長的鼓勵和照顧,是他告訴我很多親炙師尊的事蹟,其對師尊的感佩之情溢於言表。他也勉勵我不怕磨考。另外,還要感謝光創、敏勝及宗哲社同奮的協助,讓重病的母親順利皈師,之後,我虔心誦唸廿字真經迴向,病情竟大為改善,一直穩定至今。

  道友同奮的提攜、勉勵外,我也不忘培功立德,在那一年任教小學代課老師時,認真教學給予孩子們活潑揮灑的空間,並每天帶他們唱誦廿字真言,靜心靜坐及反省,更自費請小朋友遊成大,讓他們對大學有份憧憬。去年他們考上大學後,又再度來看我,闊別七、八年,分享他們的喜悅,也為那一年用心播撒廿字精神的善緣,畫上美好的句點。

  所以,我在靜坐班結業後,一方面承受考驗仍不忘奮鬥;另一方面要感謝道友、同奮的支持,而最重要的是我常向師尊、師母及宗主祈禱,讓我有智慧、有力量、有勇氣去克服磨考,這或許是「天人親和」墨寶給予我的啟發吧!第二年,我十分順利考上研究所重回台南奮鬥,這是我的願心,也是師尊師母的慈悲加被。

  考上研究所之後,並不是從此一帆風順,而是另一波考驗的開始,然而有過去的奮鬥經驗,我對「多一分磨考,多增一份道心」頗有體會。不如意時,上光殿祈禱,向師尊師母默禱傾訴,每每祈禱親和之後,心中彷彿充電一般,然後再接再厲面對問題。

編註:本篇文章,在帝教復興廿年時,傳播出版委員會舉辦之「帝教20紀錄片」活動中獲得優選,雖然時空轉移,已是四年前的作品,然而,全篇樸實無華,以平常心不斷奮鬥,感恩、惜福溢於言表,很值得我們學習體悟。今後也將配合【心靈玄虛鐘】的主題,不定期刊登其他佳作。

維生先生說什麼?九皇勝會

節錄維生首席於九十四年十月廿一日在西雅圖初院親和集會講話

師尊在一九九四年證道之後, 九五、九六年我代理首席使者二年, 一九九七年正式通過教內選舉程序, 接任第二任首席使者,坤元輔教在一九九七年那一年證道, 在坤元輔教證道後, 我第一次來美國參與弘教工作, 這一次到洛杉磯是第十次, 九九年第一次來西雅圖, 這一次是第七次。在這階段中,與美國同奮之間的親和非常深入, 尤其在西雅圖, 與靜意樞機共同規劃, 希望建立天帝教西雅圖教院為小而美的教院, 因為我們共同的認知的是建立小而美的教院, 所以先以美國主院籌備處做為建院的基礎,直接由極院與始院來支持、輔導。到今天為止, 參與靜坐班的同奮有廿一位, 已經有了建立小而美的教院的基礎, 各位同奮都是上帝的使者, 是天帝教的原人, 是傳播上帝真道的種子, 我以至誠之心歡迎各位同奮的參與。

在 二0 0 0 年那一年到美國來, 我直接感受到美國已經從救劫的中心轉變成行劫的中心, 當時我在洛杉磯掌院與同奮的親和集會上特別提到:我真的為美國感覺到憂心。沒想到二0 0 一年就發生了九一一事件, 同時在二0 0 一年的巡天節, 教主上 帝正式指示春劫啟動, 我認為天帝教在美國的弘教工作需要加快腳步,所以從二0 0 一年之後就持續不斷的來到美國, 加強救劫弘教的工作, 與美國教區的同奮一起奮鬥。也 因為這個原因, 我與靜意樞機交換意見, 經過二0 0 三到二00 五兩年的籌備, 決定在西雅圖地區正式建立初院的組織, 回到台灣之後, 我在天人會談時向帝教總殿提出請求, 認為春劫啟動之後, 美國內部的動亂開始, 需要救劫宗教的安定力量, 除了洛杉磯的光殿,希望再有一個光殿能夠相輔相成, 幫助美國的社會得到穩定、安全、和諧, 同時我以駐人間首席使者的立場, 針對救劫弘教的需要,正式請求以行劫主宰定危子擔任殿主, 這是我經過深長的考慮後提出的請求。定危子在師尊的靈系, 是師尊最早階段修煉成功的第二位封靈, 主宰行劫, 是一位要求非常嚴格的上聖高真,誥文中﹁賞善罰惡﹂ 、﹁ 分清別濁﹂ 就是這位上聖高真的特色, 是一位鐵面無私的行劫執行者, 直接奉到教主 上帝的命令來執行任務。

我們同奮要深入了解行劫救劫的意義,行劫就在救劫, 救劫同時也有行劫, 表面看來這二種力量是對抗, 事實上是相輔相成。傳統的宗教都講劫運, 中國的宗教說是三期末劫, 從元末時期的民間宗教就有三期末劫的說法, 傳統宗教也有三期末劫的說法,佛教認為劫運是﹁ 成、住、壞、空﹂ 的過程, 用人來解釋, 人的出生為﹁ 成﹂ , 人的成長為﹁ 住﹂ , 人的病、老是﹁ 壞﹂ , 人死亡是﹁ 空﹂ ,人的從﹁生﹂ 到﹁ 死﹂ 就是一劫。佛教又將劫分為水劫、火劫、風劫, 初期的劫運稱為水劫,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使用火器的戰爭, 稱為火劫, 現階段進入到了風劫,這樣形成了三期末劫的說法。

師 尊認為三期末劫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 人類將會使用共同毀滅的核子武器,因為核子武器會帶給地球的全面毀滅, 所以稱為毀滅浩劫。天帝教所指的三期末劫分﹁ 行、清、平、春、康、同﹂ 六個階段進行。不僅是在第三期的末劫分六個階段進行, 第一期、第二期的劫運都有﹁行、清、平、春、康、同﹂ , 只是到了春劫之後, ﹁ 康、同﹂ 二劫沒有出現, 又轉回到從行劫開始。所謂行劫是啟動,清劫是清算, 平劫是執行, ﹁ 行、清、平﹂三劫是先通過啟動的規劃來清算, 清算之後執行, 二0 00 年之前都是在行、清、平三劫的階段, 定危子是這個階段中負責執行行劫的任務。

定危子指揮二個系統, 一個系統是行劫魔王系統, 一個系統是救劫系統, 達到﹁賞善罰惡﹂ 的教化。副殿主是第四天激烈天天王, 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天王, 通宇宙的變化, 通五行的變化, 現在奉命配合殿主定危子執行救劫化劫的工作。總護法玄德少祖是配合鴻鈞老祖執行地仙任務的上聖高真。

前不久的下元龍華會中有九皇勝會, 九皇勝會是由九位上聖高真主持一年行劫、救劫的總結算, 就是在九皇勝會中根據地仙這一年培功立德的成果發佈黃榜,榜上有名就解脫了, 成為大羅金仙, 可以自然逍遙在宇宙之間, 所以九皇勝會是地仙最關心的日期, 關鍵是先要在人間配合救劫, 培功立德, 玄德少祖是地仙的領導, 未來是配合行劫主宰定危子與副殿主第四天激烈天天王來執行護法的工作。

從這樣的背景中, 各位同奮就了解西雅圖初院負有多重大的任務, 是救劫也是行劫的中心,這是西雅圖初院的榮譽, 也是西雅圖同奮的福報, 大家一起來培功立德, 一起來奮鬥。

玉 仲殿的﹁ 仲﹂ 有﹁ 第二﹂ 的意思, 代表著天帝教在美國地區的第二個光殿。﹁仲﹂ 也有﹁ 仲裁﹂ 的意思, 殿主行劫主宰定危子是行劫的仲裁者也是救劫的仲裁者。﹁ 仲﹂ 還有﹁ 中間﹂ 的意義, 代表玉仲殿是天帝教在美國的中間站, 會在玉仲殿之後, 跟著帶來更多的救劫正氣力量。大家可以了解到玉仲殿的重要性,也可以了解到西雅圖初院的特殊性, 它是一所初院, 但是負有美國主院的核心任務。

中 國人講﹁ 春滿人間﹂ , 春天來的時候是人間繁榮的開始, 是冬天的天寒地凍過去的時候,代表著新的一年的開始, 代表著生氣勃勃的意思, 當春天來臨的時候是﹁ 百花齊放、百鳥齊唱﹂ 的開始,

大地與人間開始成長、繁榮。春天來到的時候又有﹁ 百獸齊舞、百毒齊發﹂的現象, 冬眠的禽獸都從巢洞裡走出來了, 冬天時被封凍的地氣往上升, 五毒在立春之後出來, 沼澤裡的氣透發出來, 形成瘴氣, 這是﹁ 百獸齊舞、百毒齊發﹂ 的現象。另一種屬於人文社會的景象是﹁百家齊鳴, 百教齊出﹂ ,這是多元的社會景象, 各種思想解放了, 各種意見都可以表達, 各種宗教都出現了。這是春的六種景象, 二種屬於正面的, 二種屬於負面的,二種屬於人文的, 構成春劫啟動後各種的現象。另 外, 春劫啟動後的特色是﹁ 無中生有﹂ , 表現在二個領域, 一個是科技, 一個是宗教, 有形有質出現在科技進步,無形無質通過宗教運化, 前一個屬於物質, 後一個屬於精神, 前一個屬於形而下, 後一個屬於形而上, 大家可以從這樣的背景看到春劫的特殊性。

師 尊指出天帝教有三個終極的關懷目標: 宗教大同、世界大同與天人大同。師尊在世界還是處於二極對抗的冷戰時期,已經指出: 現在是意識形態的戰爭, 我們更要注意到當意識形態戰爭過去之後, 將會是宗教的戰爭。師尊認為先要通過宗教對話, 宗教與宗教之間相互交流與溝通, 通過宗教會通讓宗教進入到大同,就會消弭在意識形態戰爭結束之後的宗教戰爭。師尊訂下宗教大同的奮鬥目標,就是﹁ 敬其所異, 愛其所同﹂ , ﹁ 敬其所異﹂ 是每個宗教都有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主神,也有不同的

教義精神, 我們應該尊敬每個宗教的不同, ﹁ 愛其所同﹂ 是各宗教都有相同的目標,都在勸人為善、與人為善, 我們要愛各個宗教的所同。通過宗教不斷的會通, 彼此之間不斷的敬不同與愛同, 以宗教大同消弭對立的力量, 先要在﹁ 行、清、平﹂ 的階段中做好準備,才能化減降春劫來到的人類宗教戰爭浩劫。

當 九一一事件發生之後, 我們了解到它是由三個宗教形成的人為大災難,一個是伊斯蘭基本教義派, 一個是猶太基本教義派, 一個是美國的基督教基本教義派, 三個基本教義派構成了衝突, 都是來自於宗教, 春劫的啟端就是來自於宗教。到了二00 三年, 美國在伊拉克發動戰爭, 那是百獸齊舞,二0 0 三年出現的SARS, 是百毒齊發, 現在全世界正在面對禽流感的挑戰,這是百毒齊發的特徵。

我們看到了由病毒所形成的百毒齊發, 另一個值得我們憂慮的是﹁ 心毒﹂, 從二0 0 一年之後, 人類社會共同有兩項嚴重的社會問題, 一個是憂鬱症, 一個是吸毒, 都是心毒造成的, 心毒的蔓延在一念之轉就可以產生內心的變化, 一般人沒有查覺,但常常發生在自己的週遭, 像病菌一樣快速的傳佈,心毒是春劫啟動之後嚴重的人類社會問題。另 一方面, 今天地球的資源已經到了枯竭的階段, 更值得憂慮的是全世界人口不斷膨脹,結果是人滿為患, 要求資源的再分配成為關鍵, 掠奪、爭取資源成為廿一世紀人類最大災難的根源, 也是全球南北對抗的重要因素。

地 球上人滿為患, 人類必須朝太空發展, 地球有二個太空, 一個是外太空,一個是內太空| 海洋。二條路是科技與宗教, 因為科技發達, 物質發達, 精神愈空虛, 需要宗教的精神力量, 如果宗教本身不能﹁ 敬其所異, 愛其所同﹂ , 反而變成亂源,這是宗教徒要負起的責任, 一起發揮勸人為善、與人為善的力量, 發揮共同的善, 先達到宗教大同, 再進入人類生存空間沒有戰爭的世界大同, 人的惡的欲望愈來愈低,就進入到天人大同, 上 帝的天國來到地球, 建立天國在人間。行 、清、平到了春劫, 走向康、同就是世界大同、天人大同, 春劫是一個關鍵點, 通過春劫的宗教大同,正常的、正面的會進入到康劫的世界大同, 最後達到同劫的天人大同, 如果在春劫的時候,宗教不能夠﹁ 敬其所異、愛其所同﹂ , 不能宗教大同, 就是反常的、負面的,三期末劫會再轉回到行、清、平階段, 那就是以宗教之名戰爭的共同毀滅, 那是一場最後末劫的決戰, 以現實的情形來看,

十五億人口的伊斯蘭教徒與十一億人口的基督教徒發生戰爭, 這一場宗教戰爭是多麼的慘烈,最後只有玉石俱焚。宗教認為自然界有四大原素: 地、風、水、火, 春劫啟動之後, 來自大自然的反撲是地動、風動、水動與火動。美國這次的風災是風動, 地動是全世界都在動, 十月八日的南亞大地震, 去年十二月廿六日的南亞海嘯,都是地動。到處都是水災, 到處都是火災, 這是春劫大自然的反撲。天帝教是救劫的宗教, 我們要關懷眾生, 要關懷腳底下的土地, 十一月六日我們在洛杉磯舉行祈禱法會,祈求降低美國這一塊土地上人民遭遇的災難, 宗教徒最大的武器就是發自內心的祈禱, 覆巢之下無完卵, 在美國這塊土地上可能發生重大的災難之前, 我們多祈禱, 從人心上來救劫,這是天帝教同奮可以為美國的社會大眾努力奮鬥的事。

倒數75天︰九皇勝會是什麼?

什麼是九皇勝會呢?我真的不太懂,查了一下教綱︰
發現諸多仙佛的顯應日子,應該是有關係,所以非常建議在這期間來奮鬥,體驗仙佛顯應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九月初一日
天地至祖先天無生聖母顯應︰素三獻,行九跪十八叩禮,表章各一疏,九皇勝會,以奠永念。
道統始祖宇宙主宰玄穹高上帝顯應︰素三獻,行八跪十六叩禮,表章各一疏,九皇勝會,以奠永念。
九月初二日
中皇玄靈高上帝顯應︰素三獻,行四跪八叩禮,表章各一疏,九皇勝會,以奠永念。
九月初四日
摩利攴天大聖先天斗姥元君顯應︰素三獻,行四跪八叩禮,表章各一疏,九皇勝會,以奠永念。
九月初五日
源天天皇顯應︰素三獻,行四跪八叩禮,表章各一疏,九皇勝會,以奠永念。
九月初六日
三期主宰清虛天王顯應︰素三獻,行四跪八叩禮,表章各一疏,九皇勝會,以奠永念。
九月初七日
軒轅黃帝顯應︰素三獻,行三跪九叩禮,表章各一疏,九皇勝會,以奠永念。
九月初八日
瑤池金母顯應︰素三獻,行四跪八叩禮,表章各一疏,九皇勝會,以奠永念。
九月初九日
先天鈞天上帝顯應︰素三獻,行八跪十六叩禮,表章各一疏,九皇勝會,以奠永念。
無生聖宮天機閣首席參議太虛子顯應︰素三獻,行七跪十八四叩禮,表章各一疏,九皇勝會,以奠永念。
泰清聖尊顯應︰素三獻,行四跪八叩禮,表章各一疏,九皇勝會,以奠永念。
玄天上帝顯應︰素三獻,行三跪九叩禮,表章各一疏,九皇勝會,以奠永念。

10/3文化中心講座: 道教的生命終極關懷-長春真人丘處機的修道人生

「新時代文化藝術養生」系列講座  

講題:道教的生命終極關懷-長春真人丘處機的修道人生

地  點:台南市立文化中心B1會議廳

時  間:99年10月3日(星期日)下午2:30~4:30

講  師:劉見成 博士

學經歷:東海大學哲學博士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人文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弘光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

        極忠文教基金會研究員

現  職: 弘光科技大學通識學院副教授

著  作:專書-《形神與生死》、《謬誤‧意義與推理》、《道教的終極關懷》

        論文-〈養氣與坐忘:司馬承禎的修道思想〉、〈老子《道德經》中的     

              道論與修道思想〉、〈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陰符經》的修道思

              想〉、〈止於至善:人文精神與莊子的精神超越〉、〈修心見性‧

              見性成仙:長春真人丘處機的修道思想〉、〈存在的困境與生命

              的超越:道教的觀點〉、〈論仙的歧義性:以《鍾呂傳道集》中

              之仙論為例的考察〉等數十篇。

         詩集:《道心觀物吟-戊子詩稿》、《老子吟》、《照曠混冥集-讀莊詩

              稿》、《涵宇集-己丑詩稿》

講題大綱:

     §§.道教的生命終極關懷

     §§.丘處機生平事略(含王重陽)

     §§.丘處機的修道思想

      §1.為什麼要修道?

      §2.如何修道?

         ‧性命雙修惟貴見性

         ‧修心見性見性成仙

         ‧內修性命外積福行

內容摘要:

   「修道成仙」是道教的核心信仰,成仙是一個道教信徒所追求的宗教理想,

一個道教信徒追求「修道成仙」,那是一個捨凡入聖的轉化過程,也是一個

解決存在困境的生命超越之道,自我超越之後而有度世濟人之心行,這就 

是道教的生命終極關懷。

本講以長春真人之修道人生來展示道教的終極關懷。